古色古香中国味编导手记又小又甜的甪

大珠小珠落玉盘

—古色古香中国味编导(落落)手记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

落落本导儿在甪直新手村的第一站

每次到一个地方总会对他的名字感到好奇,何况是甪(lù)这样一个不常用的字。

我不是第一次去甪直,但真正了解它还是在这一次,小时候把江南的古镇都逛过,但各个古镇的区别回忆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过了甪直镇的桥就能看到神兽甪端的石像,与麒麟相似,头上有一角,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

比起凤凰神鸟、瑞兽麒麟等甪端实在是小神兽,据说是秦始皇的“禽兽园”跑出来的。

究竟有没有这种动物不得而知,但甪直镇的乡亲是极喜爱这只神兽的,这只神兽也一直庇佑着甪直,自有记载以来,甪直从来没有发生过水涝。

走在邻水的青石板上,一排古装照相馆和甪直萝卜的大大的“酱”字令我回忆起一些关于臭豆腐萝卜饼,青团粽子糖的记忆。

舌尖上的味道是身体的记忆,对味道的记忆往往比眼中的街道要深刻得多。

note

1

关于小吃:

去之前一点儿底也没有,查到的店铺一家也没联系上,所以还是很慌张的,总觉得没得拍。但真正到了甪直,满眼满街都是美食小吃,又是清明小长假,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

从90斤吃到斤(妹纸永远的痛),立志减肥的我还是忍不住尝尝那个品品这个,中华美食之多,一辈子也吃不完。

春香斋青团

春香斋青团的青团是一家老夫妻俩,大青团小青团都有,还有梅子饼。就是树上的梅子摘下来简单加工压成小小的梅子饼,酸酸甜甜的。大青团是传统的但是不方便来去匆匆的游人,于是老板别出心裁地制作出小青团,一口一个,甜香软糯。

琴记酒坊

琴记酒坊的桂花糯米酒我觉得很好喝,桂花香很香,糯米酒很甜,适合我这种不怎么喝酒的。

不过爱喝酒的摄像大哥更喜欢酒坊老爷子给他喝的黄酒。我是不懂酒的,大概是把他当饮料的,不会品酒,这还得爱酒的人来尝。

我们本来是想先找青团的,默默地吐槽高德导航把我们带到不知名的小街小巷(其实很热闹,就是巷子确实窄),显示到了地点却什么也没看到。

走两步意外先找到了酒坊,于是跟老板聊了两句,安排好拍摄内容和时间老板回去准备材料。

临走的时候问了一下青团,老板大笑“隔壁!隔壁哎!就在我们隔壁!老夫妻俩开的,好多年了。”这下子得来全不费工夫,经过酒坊老板引荐,春香斋的爷爷奶奶很快就接受了采访。

天一奥味馆

虽然是江南水乡的古镇,但貌似哪儿都有酱肘子这种美食。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周庄的万三蹄,有机会应该会再去。

甪直的酱肘子叫奥蹄,奥灶面的奥,就是卤菜的意思吧。

早晨跑过了几个小吃,收货颇丰,没想到联系不上的店铺,到了甪直拍摄得这么顺利。

奥灶面

中午大家就稍微放松放松,正好下一家要拍奥灶面的,我们就先去满腹一顿,上几碗奥灶面来。廊桥奥灶面的位置好,人来人往食客特别多。我上次来貌似也是吃的这家,虽然记不太清楚了。

奥鸡、奥鸭、焖肉、暴鱼和鸡蛋面等等,好多种奥灶面,其实我是想吃奥鸭面的,因为做功课的时候就说这个最好吃,奈何赵导已经给大家点了鸡蛋面那就算了吧,好在这一吃货的愿望在第二天拍奥灶面的时候实现了。老板等我们拍完,一人送了一碗面。

庄氏糖果(粽子糖)

庄氏粽子糖是赵导去联系的,第一天没见着。

后来约了老板拍摄时间也是我和摄像大哥和郎老师去拍的,总觉得好事儿我都占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开心得笑成猪,因为每次拍摄和采访对象都特别亲和热情,老板还送了一人一包粽子糖,贼好吃,满满的松子。

纯净的麦芽糖是玻璃一样透明的,会发光的那种,松子是老板一粒粒挑出来的,煮糖的时候我这个吃货鼻子还闻到了姜的味道,甜的不辣的那种。

老板说“上一锅煮得是姜糖,你鼻子还真灵啊”。我哭笑不得,庄老板鉴定的吃货无疑了。

扫街的时候是我第二喜欢的时间,因为不用跟老师们在一起,带着摄像大哥到处跑,看到什么有趣的就拍拍。

水乡的柔情大概都在四月的碧波里的,所以阳光和水的交集都是美得不可方物,我不会告诉你我看到屋顶的水光粼粼有吃狗粮的感觉,你们一定觉得矫情。

但是这感觉就和韩剧里的初雪是一个道理。

水边长廊还有其他的小商店,店主在为中饭做准备,一大盆螺蛳摆在阳光下晒着,我凑上去看螺蛳叠在一起磨磨蹭蹭地爬,个顶个的大,比我们昨天在小饭店吃得大多了。

店主笑着说“刚捞上来的!要放清水里养两天,吐吐脏东西。”

这个店主是旁边刺绣店的老板,店门口坐着他的老母亲,绣得一手漂亮的苏式刺绣,老人家话说不清,手上走针确毫不含糊,招呼我们拍她的刺绣围巾。

然后就是找路,这种事儿我是不擅长的,吃货的惯常属性总是附加路痴,所以不是直道儿往往会迷路,难为摄像大哥扛着机器跟着我瞎转悠,跟秋哥说抱歉,也侧面帮他减肥了。

苏州刺绣

明前螺蛳

水光粼粼

海棠纷飞

甪直酱品厂

甪直萝卜一直很有名,凌师傅是甪直萝卜非遗传承人,我们采访的时候已经快接近下班时间,师傅还一遍一遍让我么拍摄,当时特别感动。

很喜欢这些老师傅,他们都很朴实很善良,他们做着大多数人不去做的事儿,有他们在非遗才能传承下去。

关于作文博物馆:

作文博物馆的采访对象是冯斌老师,也是这个博物馆的主人。我是小辈,所以这次采访是赵导亲自上的。

冯老师是个作文老师,就算是语文老师吧。以前我们高中老师总是自嘲“上辈子干坏事这辈子当老师,上辈子杀人这辈子当语文老师”,但是冯老师不一样,他是一个情怀很重的人,“一个人他被另一个人所影响,使他选择了一条人生道路。”这说的就是他自己。

冯老师年轻的时候就买下了这栋小楼,他曾想在一个可以寄情可以托忆,靠偶像(叶圣陶)近的地方终老,继续他的理想。

冯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可以直接用在片子里,都不需要修改,他的话直戳人心,就像这间作文博物馆,收藏了叶圣陶先生的所有出版书、苏州各个学校的毕业证和语文课本作文本,这里的藏品能够击中每一个走进来的游客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讲到后面冯老师眼含泪花,我是从录制的素材里看到的,现场的时候我坐在后面的小桌子上记笔记。

冯斌

叶圣陶

关于一些遗憾

虽然是第二次去甪直,但是带着任务去的,很多时候没有自由乱窜的时间,再加上路痴属性花费了不少时间在到达目的地的路上。

景点是总摄像老师和赵导一行去拍摄的,万盛米行和叶圣陶先生写的三棵银杏树我都没看到,保圣寺里的罗汉也是。

第二天拍摄的早晨我是提前半小时去古镇上遛弯,看到船娘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划着船排成一溜穿过廊桥奥面馆边上的廊桥,船桨划破水面的声音,阳光洒在水面上闪闪发光的声音,风穿过廊桥的声音,忽然就有一种乘兴游古镇,兴尽可返的感觉。三棵银杏树和万盛米行还有保圣寺的罗汉就放在某个不知名的日子吧。

乘兴游古镇,兴尽可返

风穿过廊桥的声音

阳光洒在水面上闪闪发光的声音

船桨划破水面的声音

以前我逛古镇还是太草率了,下一次可以计划得更详细,认识得古镇也会更深刻。就好像拜访一位老友,而不是懵懂地去人家家做客的陌生旅客。

赵导点评:

1、女编导落落人如其名,落落大方,采访提问得体精到,很难看出来此前毫无经验;

2、字里行间表现出了对于我霸道行事的不满,我只能说:反对无效;

3、冯老师的情怀确实让我感动。他待我如故人,就因为我十多年前就来过一次作文博物馆。此次故地重游,冯老师认为缘分难得,于是相谈甚欢。

想和赵导交流,或者跟摄制组一起拍摄的朋友,都可以扫描右边的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gyingy.com/xlbc/2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