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对夹获得中国金牌小吃称号
赤峰对夹入选中国金牌小吃内蒙古五种特色小吃入选金牌小吃
据今日赤峰网:由中国旅游协会、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共同举办的
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颁奖典礼于
11月18日在北京饭店举行,
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共推荐了余个名吃名菜参与本次评选。
赤峰对夹位列其中。
第一特色:赤峰大唐对夹
对夹是内蒙古赤峰的一种特色食品。赤峰地区生产此种食品的店家较多,其中以赤峰城南对夹最为有名。对夹源于一种“杈子烧饼”,其用一定比例的油水和面,外用小米面或糜子面擦稣,并涂以酥油,食前火烤片刻既成,内夹熏肉,外焦里嫩,味道极美。这种烧饼与普通芝麻烤饼除了在和面和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外,还在于从吊炉取出之后,再摆到一种铁制杈子上,回炉以微火重烤一遍,这样做成的烧饼,外脆内软,别有风味。对夹内的熏肉也十分讲究,精选十几种配料调味,香而不腻。对夹外表金黄,层次分明,具有北方特点,香酥脆,肉细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腻;亦有南方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具有理气、养脾之功效。赤峰对夹被称之为“中国的包肉汉堡”。
对夹之来历,传说一:
康熙、乾隆年间,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正值太平盛世。乾隆每年旧历五月都要到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避暑狩猎。据讲,一次狩猎木兰围场,追逐一只斑斓猛虎,来到了红山(赤峰)脚下,终于猎虎如愿。乾隆皇帝就在赤峰下洼子“松山馆”用亲带御厨摆下了满汉全席大宴群臣。除烤全羊外,三十八味宫廷御膳美味佳肴中,就数对夹名列前茅,众臣食之赞不绝口。由此制作秘方传入民间。
对夹之来历,传说二:
年,河北人苏文玉、苏德标父子迫于生活,到内蒙古地区的赤峰城做买卖,当时赤峰有一种非常有名的烧饼叫“哈达火烧”,苏家便以卖烧饼为生。后来,苏家受到老家一种类似于对夹的特色小吃———驴肉火烧的启发,便产生了制售夹肉烧饼的想法。说到烧饼夹熟肉,苏家更是独具优势:原来苏家一亲戚,清朝末年在“奏事处”当厨子,经常到北京裕盛楼肉铺买肉,就把皇宫里御膳房熏肉的技术传授给了裕盛楼的人。当时,15岁的苏德标在裕盛楼肉铺学徒,他既能干又有心计,终于学会了宫廷熏肉法。苏家整合了哈达火烧、驴肉火烧和宫廷传统熏肉三项工艺,制作出了一种具有独特工艺和风味的夹肉烧饼,起名为对夹。从此,对夹这种特色小吃便在赤峰诞生了。
首家
苏家首创赤峰对夹,并在赤峰街创办了第一家对夹铺,起名为复生隆。复生隆开业时集资银元,雇工4人,后来总资产发展到多银元,雇工10余人,成为当时赤峰饮食行业一家较大的店铺。从~年,复生隆一直保持了兴盛发展的势头。东北沦陷期间,复生隆被迫关门。复生隆于年秋天恢复了营业。
到建国前,赤峰市虽发展到若干家对夹铺,但从规模到品质无一超越复生隆。从建国后到21世纪初,赤峰地区的对夹铺已发展到百余家,一些对夹铺制作的对夹品味和知名度较高,都创出了自己的品牌,赢得了一大批老顾客。有很多串亲戚或办事、来赤峰旅游的人都不忘品尝对夹,甚至临走时都要带上一些赤峰对夹回去。
苏家在技术上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关键环节亲自把关,比如复生隆所用的熏肉原料猪肉,不是由苏德标亲自去肉铺精选,就是把猪买来自己宰。复兴隆对夹熏肉特别讲究调味和火候。他们起初用锯末、谷糠烧火熏烤猪,但有股烟熏味,后来改为用锅熬红糖冒出的糖热气熏烤猪肉,不但色泽诱人,而且吃起来香甜可口。复生隆对夹的烧饼更是特别制作,先是把面粉和好,然后再按一定比例的油揉擀造型入炉。烧饼刚出炉还要用小米面或糜子面团,饱蘸酥油涂一遍,再用火烤一下才算完成。这样的烧饼夹上熏肉,吃起来味道既香又脆。现如今,福星楼对夹以迁至仙客来二部楼上。
第二特色:内蒙古丰镇康寿圆月饼
丰镇月饼历久不衰,誉满晋蒙,原料只用面粉、胡油、食糖和少量碱面揉和烤制。近几年的制作更是经过不断实践,不断地改进技术,要传承传统配料和技术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达到口味甜美,形色俱佳,更具有独特浓厚的北方风味,塞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内蒙古丰镇康寿圆食品厂是前丰镇三中糕点的发展延伸。
第三特色:内蒙古背头烧卖
是蒙西特色小吃。烧麦又称烧卖、稍美(内蒙古写法,音shāomài)、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在日本称作焼売。
起源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后流传至京、津称为烧麦,而后至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针对羊肉大葱烧麦,据说真正的起源在清朝的绥远,也就是现在内蒙的首府——呼和浩特市。
明末清初时,在呼和浩特旧城大召,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麦了。
现在呼市旧城人称它为稍美。吃它也很讲究,吃前要吃一些当地的点心,作铺垫,吃后要喝砖茶,其他茶都不如砖茶去腻。总体来说,跟清真没关系哈。但是由于食材为羊肉,且回回擅长餐饮业,所以蒙西地区很多烧卖馆子为清真。
第四特色:内蒙古包头茶汤
茶汤作为东河区已有百余年历史的特色小吃,被列入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舀几勺小米粉,浇些温水略加搅拌,然后一手操壶,一手托碗,“哧溜”一声,细长的龙嘴儿里冲出一股清凌凌的开水,碗里顿时泛起一层细小的泡沫,调出一碗不稠不稀的茶汤来……往冲好的茶汤里捏一把红糖,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汤便冲成了。
第四特色:内蒙古巴图查干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巴尔查干奶豆腐在鲜奶的把关上非常严格,在制作过程中也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