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54.html
想当年还没有《人民的民义》和《白鹿原》时,粉丝们的心头爱还是《琅琊榜》,那部重播了八百遍还被处女座们引为经典的电视剧。
观剧之余,不知道童鞋们可曾记得那个“颜好、手美、易推倒”的靖王。
很多人都认为“手是人们的第二张脸”,手长的好看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比如,靖王的手。
有的人觉得手修长就是好看,所谓“指如削葱根”;有的人觉得肉嘟嘟也别有一番风情——“那小手又圆又胖,像发酵好了的白面馒头”,其代表则是黄轩的小肉手。
连叮当猫的小圆手都可以被称为“美手”,毕竟形状这么可爱,又常常乐于助人,“伸出援(圆)手”。
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无论什么形态,以上美手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标准,那就是:白嫩。
可要是按照这个标准,不是欺负咱石油人么?每天跟黑油打交道,手还怎么白嫩?先上几张图,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刚结束焊接的维修工,戴着手套还是把手弄伤了,这应该是灼伤,小编看着就心疼。
常年接触化学试剂,即便做好所有保护措施,伤害依然很大。层层蜕皮,厚厚老茧。此时,小编不想知道手长的好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就想知道握住这样一双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是一双技术人员的手。说起技术人员,想到都是穿着白大褂、带着白手套,穿着干净整洁的“白衣天使”,他们应该在高大上的实验室里研究着“改变世界”的项目课题,可是,有谁能告诉小编,中国石油的技术人员为什么有一双如此粗糙的手?
这是维修设备配液工的手,他的手与光亮如新的设备形成了鲜明对比。维修设备的同时,也请花时间照顾好自己。
装卸工的双手看得让人尤为辛酸,他们总要搬上拿下,而这些,全凭一双手。
满身的油污,褪色的工衣,老旧的手套,还有那双粗糙的双手,仿佛都在向我们诉说工作的辛苦。
调度员每天忙碌工作,一个简单的对讲机就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全部。工作时对讲机一刻不停,厂区内任何地方都要烂熟于心,小编温馨提示,有空了别忘了也照顾一下自己的双手。
生产前打开作业泵,然而手已经满是油污了,是不是应该跟领导申请一下,把护手霜也变成咱石油工人的劳保用品呢?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想读懂眼睛里的情感,需要用心体会;可是手却不用,手的样子给人是最直观的印象。
手是情感交流的通道。遇到困难,朋友们伸出的援手,是最温暖的呵护;情之所至,一个牵手,拉开了从“朋友”到“恋人”的序幕。
也许,正因如此,即使到了机械化高度发达的现代,很多人仍然眷恋那些最原始的,手作之物。因为那些一寸一寸被触摸的物件,充满手的润度、温度和情绪,饱含着制作者的心,即使制作细节不那么细腻完美——不需要机械制作的对称和工业化的完满,单单“亲手”一条,就赐予了物件最独特的生命。
而石油工人就用这一双双手,为祖国源源不断的供应着石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石油”就是石油工人的“手做之物”,充满了真心,也讲述着故事。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还有哪些关于手的故事,快来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责任编辑
杜赛男
图片来源
冀东油田
END
本文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