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有一句著名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地球上的普通人看来,月亮永远是皎洁、美丽的,它有着奇妙的阴晴圆缺,散发着不刺眼的光亮,成为我们在黑夜中能够看到的最明显的天体。
在我们对于天文学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月亮到底是怎样的“物体”,甚至还会想象上面住着神仙,长着桂花树。对于人类来说,月亮的规律变化是我们计时的重要参照物,几乎每一种文化里都以月相来计时。在近代的天文学发展之后,我们也明白了月球是一颗怎样的天体,而那些阴晴圆缺又是怎么诞生的。
和我们想象中的“广寒宫”不同,在除去了太阳光的反射,在近距离观察月球之后我们会发现,月球并不皎洁,也不光滑,它是一颗坑坑洼洼的、充满了尘土的灰色星球,上面看不到任何富有生机的事物。为什么我们的月球会是这样?
人们对于它有了更多的猜测,从月球的起源到月球是否有生命,我们想要探索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在人类能够来到地球之外的时候,人们想到的也是能不能到月球上去看一看,这颗陪伴了我们数十亿年的卫星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探月活动,中国也不例外。
人们对于月球的探索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历来都有很多关于这颗星球诞生的猜测。一些人认为月球在太阳系诞生的时候就已经陪伴在地球身边,还有一些人认为月球是原始的地球经过了小行星撞击之后飞出的碎片形成的,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
但不管怎么说,月球都是我们最为亲密的伙伴,没有月球对于大自然的影响,地球环境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甚至会不会产生生命都是一个未知数。由于月球被地球的引力牢牢禁锢,所以产生了“潮汐锁定”,永远只有一个面朝向地球,我们数万年来一直对月球背面一无所知。
上世纪中期之后,人类开始了自己的太空探索之旅,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对于月球的探索。当时的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同时也在进行各方面的竞争。美国为了压制苏联,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展开了“阿波罗计划”,将宇航员成功送上了月球。
而苏联始终都没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只是往月球上发射了一系列探测器。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国家取回了大量的月壤标本,为人类研究月球结构、演变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中国的探月工程
相较于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因此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够迎头赶上,这是曾经的积贫积弱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好在中国人从来不会被艰难的境况所打倒,我们的奋斗最终结出了甘美的果实。
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航天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载人航天、对外探索方面都有伟大的成就。既然发誓要成为一个航天强国,那么就必然要去往其他的星球,因此我们也展开了自己的探月工程。
在经过了“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打下的基础之后,“嫦娥五号”于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并于12月17日携带着采集的月球样品顺利回到了地球。我国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卫星都成功在月球上着陆,其中“嫦娥四号”还是第一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人类造物,是人类的一大壮举。
最新一次的“嫦娥五号”也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我们成为了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独立完成月面采样的国家。在拿到月壤样本之后,我国的科学家们马上投入了紧锣密鼓的研究当中,目标是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中发现更多关于月球的秘密。
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了什么?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月球土壤最为好奇的地方在于,月球上究竟有没有生命,月球上又能不能种菜?关于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很早就给出了回答:在月球土壤里没有发现任何有机物质,也就是说月球上既没有任何生命,也没有办法种植植物。
尽管这个消息本身是让人失望的,但是研究者们要做的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在取回样本的这一年多时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关于月球历史和演化的关键性证据。
尽管中国科学院仅拿到了5克的月壤样品,但是在这5克样品的研究中,我们还是获得了重要的发现。此前中科院就发布了对于月球样品的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对于其中的月海玄武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这些玄武岩能够刷新我们对于月球演化的传统认知。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玄武岩是一种火山爆发之后的形成的岩石,但是现在的月球完全是一片“死寂”,没有任何的岩浆活动了。那么这个状况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月球停止活动的确切时间点到底在哪里?
因此,这次“嫦娥五号”选择在“月海”着陆并采集样本。“月海”是月球上一片看起来十分“暗淡”的区域,其实并不是因为像大海一样里面有水,而是因为这里主要是岩浆活动形成的玄武岩构成的区域。
在拿到这里的样本之后,我国科学家通过提取其中的富铀矿物,采用了铀-铅定年技术,确定了这些玄武岩究竟是来自什么时间段。结果是,这些玄武岩来自于20亿年前左右。原本人们的理论是,月球的岩浆活动大约结束于28亿年前,这一结果被刷新了,因为月球在这之后8亿年还有岩浆活动。
惊人的发现
在确定了这些玄武岩形成的年份之后,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科学家们面前:这些玄武岩,也就是月球晚期的岩浆活动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此前国际学界一直对此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月球晚期岩浆活动是月球的月幔部分有着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释放出了热量;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晚期岩浆活动是因为月幔部分富含水,能够降低岩浆的熔点。这一次我们在月球玄武岩样本中找到了大量“克里普物质”,也就是“不兼容元素”,它主要由钾、稀土、磷等矿物组成,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岩浆运动的标志。
那么,这是不是代表月球晚期的岩浆运动正是放射性元素释放能量引起的呢?中国科学家们否认了这一点。因为他们在对于月球样本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克里普物质”并不是在岩浆活动的当时就存在的,也不是最初形成这里玄武岩的物质,而是在玄武岩形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由地表的残余矿物富集而来。
这就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月球晚期的岩浆活动并不是放射元素造成的。那么,是不是代表月球晚期的岩浆活动就一定是在月幔富含的水降低了熔点造成的?
月球上有水吗?
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那么月幔的部分是不是含有大量的水?我们能不能够在未来对这些水进行利用呢?然而我国科学家们却给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那就是现在的月球是相当干燥的。
通过对于月球样本的研究,我们发现其中含有的水分子数量极其稀少,每克月壤中大约只有1~5微克,可以说几乎是不含水,也就是说整个月幔源区都十分干燥。这一发现可以证明,月球晚期的岩浆活动并不是因为月幔富含水造成的,也就是说往常的两个猜想都被推翻了。
尽管这个结果并不符合人们的“预想”,但是对于学界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好事。如果没有我们对于月壤的采样和研究,那么学界有可能依然对着两个错误的方向继续研究下去。
我国的研究无疑给月球演化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向,让我们能够得到更新的知识,在未来能够继续研究这颗星球。这还只是初步研究的结果,相信在之后还能够继续获得更多关于月球的奥秘,说不定还能够彻底揭开关于月球形成和发展的秘密。
结语
尽管月球上并不富含有机物质,也几乎没有水,但这回并不代表月球对于我们来说“没有意义”。月球富含矿物,而且不管是重力、气候还是距离都十分适宜,我们未来很有可能能够去到月球上采矿,来解决我们地球资源紧缺的情况,这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月球还能够作为我们去往更加遥远的深空的第一站,在这里建设一个全人类共同的航天基地,是我们未来很有可能办到的事情。
在对月球进行开发之前,很明显需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对于这颗卫星产生更多的了解。因此,我们还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研究月球才行。当然,中国人不会只满足于使用探测器采样,我们在未来还会完成载人登月的目标,让我们的对于月球的了解更深一层。
相信在不久之后,中国就可以成为第二个让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国家,完成中国人千万年以来的“登月”梦想,古诗中的“欲上青天揽明月”,将会在这一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