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www.jpm.cn/article-70129-1.html
崔(判官)府君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在中国各地建有崔府君庙。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隋、唐时期鼓城县(故治今河北省晋州市老城区)人。崔判官崔珏,生于隋开皇五年(年)六月六日。唐太宗时授长子县令,后历任滏阳县(今河北磁县)令、卫县(故治今河南浚县卫贤镇)令、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刺史兼河北二十四州采访使。在任期间,屡有异政,时称治行第一。
唐贞观二十二年(年)十月十日卒于任上,葬于滏阳县鼓山西侧和村。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封护国显应侯。宋仁宗景祐二年(),加封为护国显应公。宋哲宗元符二年()改封为护国显应王。相传金兵南下时,崔珏显圣挡驾,泥马渡康王,宋高宗加封护国显灵真君。金章宗封亚岳之神。元成宗封灵惠齐圣广祐王。
崔府君是道教神仙之一,本名崔子玉,唐代鼓城县(故治今河北省晋州市老城区)人。传说他的父亲年纪很大了都没有儿子,就到南岳衡山去求神。一天晚上,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抬着一个箱子说,这是上天赐给你们的。他父亲打开一看,有两块玉在里面。不久他妻子就生下了儿子,起名叫子玉。
崔子玉从小非常聪明,后来做了县官。他能预知各种事,判断准确,所以把地方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很感激他。
有一次,他下令不许在节日打猎,但是有一个人违反命令,被他抓住了。他对那人说,你是愿意在人间还是在地狱里接受处罚。那个人觉得很可笑,就说愿意在地狱里受罚。晚上来了两个幽灵,把那个人带到地狱,在那里,他看到崔子玉正在办公,随后就对他用刑,使他痛苦不已。
还有的说,有一天崔子玉正在和别人下棋,忽然来了几位神仙,他们带着最高神的命令,任命他为某一地方的土地神,然后他就告别家人升天了。
府君姓崔,讳珏,字子玉。祁州鼓城县附郭村人。父讳公让,母刘太君,家殷富好施与。每夜焚香礼斗,得窖金悉赈饥民。时旱蝗千里,全活无算。年五旬尚无子,祷于泰山,公与太君梦神赐玉,由是怀孕。隋开皇五年六月六日子时府君降生。异香满室,人皆奇之,因梦神赐玉而孕,以是命名。幼颖异性至孝,七岁入学,日记千言。
年十六娶卢氏,端庄贤淑。仁寿元年举孝廉,三年拜太子府傅监,因太子失德引疾归。唐太宗贞观元年,征复旧职,兼兵部员外郎。十五年宰相房杜交荐,授长子令。十六年迁滏阳令。十八年迁卫令。
十九年擢蒲州刺史兼河北二十四州采访使。二十二年十月初十日卒于官,遗命葬滏阳。男敬嗣、磁人郭宪扶柩抵磁,葬和村鼓山之侧。敬嗣官房州刺史,敬嗣生悦,官洛州司户参军。悦生光迪,官太子赞善,光迪生杭,官扬州司马,杭生元亮,官虢州刺史。元亮生易言,官昭义节度使判官。易言生贻孙,官吏部侍郎。府君后裔蕃衍簪缨勿潜,迄今方兴未艾,不能殚载。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唐鼓城县人。其父崔让,乐善好施,年近五十,膝下无子,遂与其妻同往北岳祠祷祝求子。是夜,夫妻两人梦见一童子擎一盒,内盛美玉两枚让其吞食。以此,崔夫人十月怀胎,于隋大业三年()六月六日生下一子,遂取名珏。崔珏幼时即神采秀美,聪敏好学。
唐贞观七年(),崔珏入仕,授长子县令。据传他“昼理阳事”、“夜断阴府”(《列仙全传》),死后被上帝封为磁州土地神,并建祠祀之。安史之乱后,因其曾显灵于玄宗,被封为灵圣护国侯。宋仁宗景祐二年(),加封为护国显应公,元符二年()改封为护国显应王。金兵南下,崔珏显圣挡驾,泥马渡康王。南宋淳熙十三年()改封为“真君”。随着崔珏被皇帝褒封,崔府君庙由磁州兴建至全国各地。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崔府君者,乃祁州鼓城人也,即今河北晋州。王仲安《重修崔府君庙记》:“夫府君神者,本祁州鼓城人也,姓崔名珏,字子玉。
揭傒斯《重修崔府君庙记》:“按府君者,祁州鼓城人。父母祷于北岳,而生府君。唐贞观,举孝廉,仕磁州滏阳令,昼理阳、夜理阴。一日,与杨叟奕罢,见黄衣执符言曰:上帝命以玉珪玉带冠衣,召赴五岳,卫兵百余人。拜毕,奏箫韶之乐,又取白马至。府君命二子取纸笔,曰:吾将去矣。遂书白字以逝,世传以为白字碑。安禄山叛,上梦府君见曰:驾弗别往,禄山必灭矣。驾还阙,立庙,封显圣护国嘉应侯。武宗朝,天下大水,祷之即止,封护国感应公。真宗时封护国真济(西齐)王。
木易《白族本主崔君考》录作于景泰三年的《崔君景帝庙碑序》:“崔公乃[祁]州[鼓]城人。修川小志卷下,庙记,寺观附,崔府君庙,在广福桥南,新桥巷秦嘉系,海宁志云,崔府君,祁州鼓城人。
《保德州志》新修护国显王庙记(见学正)薛澍
崔氏,讳某,世为祁州鼓城人。唐贞观中举孝廉,第为长子令。秉心公直,政立化行,摘奸发伏,民不忍欺。改任淦阳庶事,综理民无冤仰,除猛虎害,屏巨蛇妖,为当代正臣。去久而见思,邑人为之立祠,开元间,陈书请谥,始封显圣护国嘉应候。自时厥后,历代崇奉,有加无已。故所至之处,肖其像而祀焉。保德之东,有神行祠,金皇统九年,郡人张顺元创建也。正隆初,孔目张愈置公祠于殿庭之西,东向。
罹壬辰云扰,虽脱于兵烬之余,岁月绵远,风雨侵剥,土木摧腐,上漏下垫,昔之仅存者,倾覆俱尽。皇元大德甲辰春,郡民李廷显等,顾其百十年庙貌,一旦咸为瓦砾场。慨然有修复志,乃先捐已资,诱化郡中之贤者,相与?力僦工,市财易甓,构以正殿,缭以周垣,阶砌以石,门有扁榜绘塑神像,金碧鲜明,顾瞻内外,百废俱兴,实足以竭虔而妥灵。凡经营制度,廷显之功也。落成之日,一二同志,俾予记其兴修之始末,辞不获已,因纪其实云。(以上庙社)
(修订)清代乾隆版《宁武府志》
护国显应王庙神姓崔氏,祁州鼓城人。唐贞观中,举孝廉,为长子令。开元间,封显圣护国嘉应侯。历化加封。庙在州市东。金皇统九年,郡人张顺元建。元大德甲辰,李廷显重修。有碑记。
中国传统的寺庙宫观各间殿门口往往都悬挂着对联,其中内容多有劝人向善,诫人作恶之语。其中各地城隍庙之中,此种对联最多,各地皆有城隍,城隍老爷是阴司冥间的地方长官,不但掌管人死后的世界,阳间若有种种不平,也可以向城隍老爷哭诉,甚至告状。据说其报应之迅速,尤显著于他神。
这个故事讲起来又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久得连年代都已经记不清了,只是难得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传统中国人特别注重养生送死,人去世之后讲究视死如生,入土为安。小门小户的就找一块清净的地方葬了也就算了,没办法讲究那么多;大户人家,则常会聘请地师各地踏勘,寻找风水宝地。
当然风水宝地不一定都是空在那边等你找,很多时候都已经有人先占了,属于别人家的田产,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花钱再把这块地买回来,如果碰到不肯卖的,有的时候就会使用一些非常手段,来逼别人卖;其实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可惜世人多不懂的这个道理。而就在强买强卖之中,许多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欲哭无泪
那一年府城里何家的老太爷去世了,何家在当地可谓是名满一方,三代家中都有功名,到了这一辈虽然科举没有考上,但是也花钱捐了个监生,势力之大,就连知府见到也要忌惮三分。何老太爷去世之后,何家找了好几位地师在外寻找一块风水宝地,要继续保佑他何家代代兴旺,可事情就是这么巧,所请的三位风水先生,最终都点向了同一块地,而就是这块地却是当地一个老秀才,准备自己百年以后用的坟地。
无论你何家出再高的价钱,就是不卖,何家对这块地可是志在必得,阳的不行,就只能来阴的了;因为这块地地处偏僻,何家派人连夜挖地将伪造的地界石碑埋在地上,然后等几个月,表面平复之后,一纸诉状,将这家老秀才告到了官府。
告他一个强占他人田产之罪,老秀才拿出地契字据,却又被官府诬为字据不实,其实何家早就上上下下使了钱,府台大人,亲自监督挖地,挖出之前预埋的界碑,判令此地早属何家,秀才不得强占。可怜那老秀才,欲哭无泪,恨自己守不住祖上田产,一时想不开,几天之后就在家里上了吊。
何家顺顺利利抢到了这块地,何家大少爷自然高兴的不得了,一时间营造坟茔忙得个热火朝天,又请风水先生择一个吉日良辰,就准备给自己老父亲风光大葬。一边是老秀才孤苦伶仃含冤而死,一边是权势人家风光大葬,世间凉热莫过于此。
无时无刻不在哭闹
这块地确实是块宝地,说来也奇怪,自从葬了下去之后,原先何家已经有点没落了得生意,逐步又有了起色,一年多时间,家里还添了一个大胖小子,不过别人家添了儿子,那都是欢天喜地,可这何家这个大胖小子,却给家里带来了一层隐隐约约不吉利的感觉。
原来这个孩子自打生下来就不会说话,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哭闹,除了晚上可以消停一两个时辰,整天是喉咙哭哑了也还在哭。何家为此花钱请了多少大夫来给孩子医治,脉象,喉咙声带都正常,一点都瞧不出哪里不对,可就是有这个怪病,后来有人就建议大少爷,会不会是孩子撞上了什么邪崇,要不要找人过来看看。何家反正也不差这点钱,请人看看就请人看看吧。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还没等你请人,就有人自己上门了,那天下午,突然有人哐哐哐的敲门,门房打开一看,是一个猎户模样打扮的人,“你懂不懂规矩啊,这敲门有你这样敲的嘛,门砸坏了你赔得起吗?”,边说边把猎户往门外推,猎户身子站定,任凭那门房怎么推搡也不挪一寸脚步,这吵吵嚷嚷的动静惊动了在里面休息的大少爷,走出来一看,是个猎人,何家向来就不和山里的猎户打交道,最近也不要买什么皮毛野味,来个猎人是怎么回事?
还没等何家大少爷开口,那猎人到率先开口了“这位老爷,我路过这里,听到家里有小孩的哭声,听起来不同寻常,想必是有些邪性,要不要小的给您瞧瞧”,何家大少爷一听,心里倒是一惊,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猎户,一开口就能说中他的心中事,看来有些本事,那就姑且听听他是怎么说的,于是呵斥了门房不懂规矩,连忙将这个猎户请进了大厅。
这个猎户说话倒也很坦白,请大少爷把孩子抱出来看看,能治就能治,不能治绝不废话,立马就走,大少爷让人叫奶妈将小少爷请出来,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还没到大厅,哭声已经传来了,不过一进大厅,孩子双眼一见到那个猎户,一下子就停了哭声,变得安静无比,头还一个劲的往后转,似乎不敢看猎户一般。猎户从怀里的葫芦里到处一些红红的液体,对准孩子眉心一点,嘴里不知道念了些什么咒语,双手一拍,孩子就呵呵的在怀里笑了起来,这是孩子自打生下来到现在几个月间,第一次笑,大家都看呆了,看来这孩子的救星来了。
把他的庙给封了
大少爷连忙一把将猎户拉住,对猎户说:“只要你能把孩子治好,我给你一百两银子”,猎户一听哈哈一笑:“老爷,你知道你孩子是为什么哭吗,你再看看你孩子的手臂,是不是常常有莫名的黑青”,大少年解开孩子的襁褓一看,果然有一点一点的黑青在上面。
“你们家是不是之前害死了一个老头子,眼下人家在地府告你们呢,我刚才就看到老头子站在孩子的边上,用手在掐这个孩子,所以孩子哭闹不止,我刚才用虎血点在了孩子的眉心,老头子暂时回避了,不过等这血味一过,又会回来。你们家这事,要解决,我要一百两金子,不是银子”。
那个时候一百两银子就已经了不得了,一百两金子更是普通人听都没听过的天文数字,大少爷听了脸色一沉,不过一拍桌子,“好,只要你能治好我儿子的病,一百两金子就一百两,不过你要治不好,我就办你一个妖术惑众的罪,你可要考虑清楚了”。“只要有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目前我看这老头,状纸只是告到你们这里的城隍,还没到地府阴司,还是可以想办法的,如果到了地府那就难办了”。
“那你打算怎么做呢,多花点钱去贿赂贿赂城隍老爷?”,“聪明正直方能为神,岂是一点点金银可以买得通的,最近这几天当地的城隍正好不在,我可以想个办法把他的庙给封了,这样就算他回来,也一下子进不来,我有时间逃走,然后替您把状纸给抽出来,到时候我再把老头一收,从此就当没这件事发生过了。”
大少爷听他说的神神叨叨的,也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反正心里想你能治得好病,花点钱也无所谓,治不好那就办你的罪,至于你到底怎么做,他也不放在心上。于是当天晚上,那个猎户就准备了起来,让人给他拿来七个瓷罐子,在分别去屠夫那里买来猪血,牛血,鸡血,鸭血四种,混在一起,装在七个罐子里,然后自己把自己锁在一间屋子里,告诉大少爷,三天之内不能有人进来,吃饭的食物就放在屋外的台阶上,他自己会取了吃。
三天之后,等这七个坛子祭炼好了,再进行下一步,谁都不知道这三天他在里面做什么,反正就闻到那间屋子的气味是越来越臭,到了第三天突然什么味道都没有了,晚上那间房门突然打开了,那个猎户连忙叫大少爷派几个家丁,跟着他把这七坛子东西,埋在城隍庙的周围。
月黑风高,几个人鬼鬼祟祟的按照猎户指定的方位一一埋下这些坛子,就在埋最后一个坛子的时候,突然打更的路过这里,看见有人鬼鬼祟祟的,就喊了一声,毕竟是做贼心虚啊,一听有人,立马几个家丁撒开腿跑了回来,猎户一看还剩一个没埋,那也没办法了,错过了时机,只能抱着最后一个坛子也回来了。
原本埋了七个坛子就可以把整间庙都封起来,现在少了一个坛子,就缺了一个口,不过猎户一算,不碍事,省城是在这里的东面,最后一个坛子是在北面,府城隍老爷是去省城拜会都城隍了,回来必定是从东面,这也能挡一会儿。就这么办吧。
第二天一早猎户就在大厅之中让人找来一张草席,脱了鞋在草席上走来走去转圈,走到一个位置,突然倒了下去,大家正准备上前搀扶,大少爷连忙制止,说这是猎户入了阴了,千万不可打扰,过一会儿就看见猎户双腿不停的迈动,就像是在赶路一般,一会儿脚步又放慢,手像是在这里翻翻,那里看看的样子,终于手上好像抓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小心翼翼的捧着准备走路回来。
猛地一个霹雳闪过
突然间天空中乌云四起,那个猎户脚步也越来越快,嘴里不住的喊道,崔府君来了,崔府君来了,猛地一个霹雳闪过,一个响雷正正好好打在何家大宅的门口,随着这一个炸雷,猎户突然不动了,躺了许久还是不动,大少爷看看不对劲,找人上去一探鼻息,早就断了气了。这下大家慌了,出了人命这可就麻烦了。大少爷一看,好在这个猎户不是本地人,没人知道,立马叫人裹了一张草席,把这个猎户卷一卷,听到城外乱葬岗去。第二天就差人出去打听打听情况是怎么样了。
据派出去的家丁打探,原来那天城隍庙突然中央大炉发炉,接着庙里的一个香客突然被附体,自称是城隍庙里的衙役,说城隍爷朝泰山东岳大帝,崔府君和城隍爷一起回来巡视地方,发现有人做邪法封庙,让庙祝赶快去外面把地下的东西挖出来,接着那个人就到每一个地点按下标志,庙祝将信将疑,往地下一挖倒还真有,六个坛子都挖完,天上就打雷了。
虽然城隍爷没点名说谁是弄邪法的罪魁祸首,但是打雷的地点,让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何家,但是何家财大势重,大家也只敢在背后指指点点,不过这件事情之后,大少爷的儿子到没事了,大少爷不多久摔了一跤,从此卧床不起,每天都说做梦被人打板子,就这么熬了半年去世了,临终的时候还一直喊着崔府君来抓我了,直到气绝身亡。
后来人们相传,那天城隍庙外埋了那几个坛子唯独北方没有,北方正好是此地去泰山的方位,一定是崔府君和城隍爷一起见了东岳大帝回来显灵了。
唐太宗前往阴司当面对质
《西游记》第十回、第十一回,有详细的记叙。话说唐太宗忽然患了重病,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老臣魏征出现了。他手扯龙衣,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丰都判官崔钰。”太宗道:“崔钰是谁?”
(魏)征云:“崔钰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後升礼部侍郎。臣同乡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丰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崔府君,名钰,字子玉是地府首席判官,因生前为官清正,死后主管赏善罚恶,管人生死,最为人熟悉的崔府君事迹则在《西游记》(原著)第十、十一回里,唐太宗因泾河老龙阴司告状,前往阴司当面对质。当时的丞相魏征修书重托崔府君帮忙,崔府君不但保护唐太宗平安返阳,还给他巧笔增添了二十年阳寿。在还阳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扫荡的那些战死的冤魂索命,崔府君又出面排解纠纷,帮助李世民代借一库金银安抚众鬼,太宗方得脱身。
崔(判官)府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监察一十八狱,辅佐十殿阎王。神兵鬼卒听令于殿前,牛头马面镇护于左右。速报现报,分善恶于两途;阳曹阴曹,秉生死之权操。注宰官将相之功勋,以恩报德;断生老病死之苦趣,种因得果。人鬼精邪之异类,胎卵湿化之生灵。事事悉归于案掾,般般合属于冥官。者对无停,诠量不息。大容大量,至仁至惠。冥府阴曹,掌生死薄判官,护国显应兴盛普佑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