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2李学锋常庆云李贤杨蓝鱼

《太行华语文学》第八期

年11月

本期作者:

李学锋

常庆云

李贤杨蓝鱼

杨伟平

岳晓芳

付爱红

赵凯云

管亮云

李学锋

吊兰

晨起,无意一瞥,屋角处一废弃花盆内,竟又伸出几片绿叶。是吊兰!不由且惊且喜。

我本不是喜欢养花之人。自认无关品味,实在是信心不足。也曾细心侍弄,梦想绿肥红瘦。但几次尝试,原因不同,结果一致——均告失败。也就不再去想。

去年的一天,几位朋友撺掇,吊兰很好养,掐一段回去试试吧。便随手掐了一截,找个盆子,挖坑,放入,浇水,简单几个动作,并无繁复工序。没想到,这次竟无比成功:第二天看,没有枯萎;过几日再看,竟好像长了一些;又过了一段时间,细长嫩绿的叶子竟跃出花盆,长已及地。喜悦之间,将其移至室外楼梯某处,尽管因陋就简,也算正其“吊”兰名份。

许是得到鼓励,之后,吊兰更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滋意生长着。再过几日,茎中某处,便团出几个绿色“小绣球”来。于是,墨绿的茎,嫩绿的叶,绿中吐出些白须的根,伸头探脑,交相辉映,呈一副旺盛生命图卷。

时至冬季,连日气温骤降。某天抬头望去,但见盆内盆外,尽是枯枝败叶,急搬入暖屋抢救,终是回天无力——枝叶仍枯黄着。再过一段时间,看着实在败兴,便把枝、叶连根拔了。

不想,今日,竟又见吊兰吐新芽。应该是去冬的斩草除根未能务尽,无意中留下的一点点根须,经过了一冬的隐忍、酝酿,现在,又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生命的不屈:叶子才三片而已,那么纤细,那么单薄,却一律倔强地昂然向上!追求着无比旺盛的未来!

惊喜之余,更生发出深深的敬意!

李学锋,林州市教体局工作。偶有文章散见于报刊。

常庆云

兔子花

几年前的九月,走在街上,路边一家花店的一盆花吸引了我的目光,簇拥着的厚厚的绿色的叶子上方,摇曳着一束粉紫的镶着白边的蝴蝶状花朵,问卖家花的名字,答曰仙客来,也叫兔子花。

兔子花?对,花朵像跳跃着的兔子的耳朵!儿子生日快要到了,正好也是属兔子的,何不送一盆兔子花作为生日礼物?似乎自己是爱花之人,也陆陆续续买花,也许耐心不够,也许方法不当,时间长了,发现能被自己养下来的只有吊兰、绿萝类能落地生根的东西。于是,详问卖家是否好养,怎么养。应了它的名字,应了当时的心境,美滋滋地把它放到车篮子里带了回来。功课继续做,上网查找关于兔子花的信息,原来它的名字是这样的:仙客来,别名兔子花或兔耳花、萝卜海棠、一品冠、篝火花。

放它到卧室的窗台上,情不自禁地每天去看。看到土壤干了时,甚至,有时,因为缺水,整个叶子蔫了下来时,记起卖者说不可多浇水,需要浇水时,就往花盆下方的托盘里倒点水,水就会被吸上去,按照他的方法这么做,不用多大一会儿,叶子和花就重新精神抖擞,见阳光就灿烂啊。花太美,于是,端到客厅,置于电视机下面。每天一打开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道风景,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光照不足,而且水似乎是浇多了。叶子软软地垂了下来,慢慢地烂掉了。我赶紧把它移回到了光照充足的阳台,很心疼,它可能被我扼杀了。希望着它的叶子再长出来。可是又觉得不可能了。

过了一段时间,偶然的一次,竟然发现它吐出了新的叶子,惊喜万分。慢慢地、慢慢地叶子在增多,一片两片三片……终于松了一口气,它竟然活了过来!它原来有着这么强的生命力,在厄运面前竟然能够扭转乾坤。它很像我的一个朋友,她,干净利索,她,勤快节俭。可是,她在生活中屡屡经受挫折,在外人看来已经走入绝境的她,靠着自己的毅力,靠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把家人照顾的很好,培养的儿子很优秀,令人肃然起敬。虽然叶子很多,但没有开花的痕迹。可能是它受了严重的创伤,不会开花了吧。心里这样想着,但是,还是渴望着它能够再次长出花蕾,再次绽放。叶子不紧不慢地长着,多着,有一天,我用手轻轻地掰开已经长满花盆的叶子,看到蜷缩着的似花苞一样东西,它要开花了!一天天过去了,它长出来的竟然是叶子,还是叶子,有点沮丧了。不再期望了,它可能是元气大伤,不会开花了吧,我这样想。

出其不意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竟然真的冒出了一个花骨朵,接下来,一个两个三个……数不清了。后来,似乎是一只只的蝴蝶招展在绿丛上空。原来,它是在积蓄着一种力量,等待着爆发。在花束的中间,挤着争相冒出的花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来品一下春的味道,嗅一嗅春的气息。我想到了我国东部生长着的一种叫“毛竹”的竹子,农民们精心培育,可是,毛竹4年也不过长3厘米,别的地方的人不解:花这么长时间种它做什么,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五年后,竹子以每天足足30厘米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需要六周就可以长到15米,短时间,就有了郁郁葱葱的竹林。在之前的四年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即使拼了命地努力也看不到成果,即使不被人所知也坚持到底的人们。甚至,有时他们被人看做不幸,但他们并不是不在成长,而是在扎根,扎着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我买了一个花架,放在阳台上,第一层就是兔子花,每天,它迎接着第一缕阳光,它在春风中欢笑着,摇曳着。

常庆云,女,林州市一中教师。

李贤

善待今生

晚上回家的时候,树叶铺满了地面,那曾经充斥我们视野的绿色凋零成黄,在昏暗的灯光下辗转反侧着……突然间有种悲怆感,这个世界,太匆匆了。人们匆忙地赶路,擦肩而过的人,也顾不得看一眼对面的有缘人。这个时候,一切都显得毫无联系,就连那五彩斑斓的灯光,也丝毫减弱不了人们匆忙的脚步。这个样子的世界,让人变得孤独。

寒风也开始肆意妄为着,由远及近,呼啸而至,生生抽打着你的脸,刺刺地痛……这个季节,是个绝佳的抒发悲凉的时候,如果摆上一部摄像机,便是一个浪漫悲剧的开场。

人间有冷暖,季节有轮回,花开有花落…..细细想来,自然界的一切规律仿佛都很有禅意,都在冥冥之中对我们有着一种预示,没有什么东西是永生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温暖的季节里,好好享用每一份阳光;寒冷的日子里,也要善待每一丝凉意。因为一切的规律都不能打破,与其不能,不如善待吧

看秋叶,短暂一生,阅人间无数,又一个冬去春来的季节,还是要重新开始,从儿时来过。只是我们,却没有叶的那片从容吧,因为我们,绝不可能重新来过,过去的已然成为过去,就像写进了自己的史典,好的,坏的,挥不去也洗不掉,任何人也不能更改。那些在生命中曾经和我们一路走过而不再同行的人,有的走向别路,有的已离我们很远,回首,早已不见身影,而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为他们祝福吧!

就像歌中唱的,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有很多同行的人。是的,人生就像一段旅程,但这种旅程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而且永不能复。那些在青春岁月里撞见的人,可以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疯的人,才是缘份里的缘份。因为遇见已是不易,又在青春日子里,尝遍酸辣苦甜的滋味。一起走过青春的日子,在人生的史典中记入浓重的一笔。任何的人,年轻的,老去的,没有人会忘却这些日子,不论他们曾经是多么荒诞,多么幼稚,多么无趣,在自己眼中,青春就是那般不寻常。

让我们以宽容之心对人吧,善待每一份自己生命中的过往,这样,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宽容与善待。试想,在宇宙的滚滚洪流中,历史的漫漫长河里,人,又怎么不是微乎其微的小小一分子,而这一分子,没有早一刻,也没有晚一秒,偏偏遇见了,于是你的生命也成为他生命里的一份构成。要感谢上苍,你于是不再是孤独的人,你们一起跑,一起唱,一起在欢笑与泪水中迎来晨起与日落,这一切,就是因为,世界对你的怜悯与善待。

当有一天,某个瞬间,一个故事里的情节触动了你,你会回首,也许当初自己换一种方式,又该是另外一种结局吧。于是你淡淡地而过,还是缘浅吧,也许下辈子…..孰不知,有没有下辈子另当别论,就算有,你们还会在同一时间对的时刻里出现吗,就算出现,三生石上两个人早已形如路人,那时候,彼此的快乐与否还会重要吗?你还会   回去的路上,我坐在丈夫的电动车后面,在搂住丈夫的一刹那,我感觉到这就是我一生的依靠……这一刻,我们的心是那么靠近,那么安然,那么幸福!

(李晓军选稿)

岳晓芳,女,任村镇中心小学教师。

付爱红

享受秋天

且不说街上的枣儿红,梨儿黄,也不说道路两旁的树叶渐渐异常丰满厚实,单单这秋雨飘飘洒洒,连连绵绵,直下的人叫人无比喜欢——这秋天!

原说下就下吧,没有雨的秋天也能叫秋天?没承想真个就下了个缠缠绵绵又奔奔放放。窗外的雨丝时而紧密时而疏落,放眼望去,灰蒙蒙的一片,万物都在心怀感恩地接受大自然慷慨的洗礼。青灰色的瓦砾闪着白色的光,苍翠的枝叶泛着晶莹的光,地面上的水泡欢快地跳跃着,小朋友的脸上虽然湿漉漉的,但湿漉漉的脸上却荡漾着开心的笑。有的小朋友虽然手上拿着伞,却不打开,任由雨丝落在脸上,身上。

晚上,难得的是外在安静了许多。没有了嘈杂的歌声喊声打闹声,多了滴滴答答的天籁声。这声音如痴如醉,时而轻轻地敲打着窗子,里面柔柔地抚摸着塑料材质的管道,所有的人都静了下来,说话的声音也轻柔了许多,在这巨大的安静场里,所有的人都在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所有人都在享受着这难得的静谧,所有人都在休息跳动的灵魂,所有人都在与自然无声地交流——生活原来也可以这样安静地此美好。

刘禹锡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苏轼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让我们以此共勉,尽情享受这至情至性的秋天吧!

付爱红,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赵凯云

小时候非常羡慕别人的母女关系:彼此相处无拘无束,闺女在母亲面前可以撒娇,可以撒野;闺女那么大了,还可以和娘睡一张床;娘叫闺女从来不喊正名,而是叫“云儿”“凤儿”“翠儿”,显得很亲切……而记忆中我和娘的关系从未如此亲热过。仅仅有一次,我想挽着娘的胳膊走一走,娘竟然不自然的甩开我,还嗔怪道:“你这妮子,咋嘞?”那时候就想:娘属虎我也属虎,莫不是“一山不容二虎”?我好可怜啊!

慢慢地我长大了,知道了娘的身世,发现最可怜的原来是娘。娘五岁丧母,跟我外公生活了一年后,外公又娶了新的伴侣,于是娘就跟她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再往后,我的新姥姥又生了两个舅舅和一个小姨,娘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不过,这些情况娘从来没对我提起过,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察言观色慢慢得知的,娘的坚强的个性可见一斑。

说到娘的坚强确实是啊,想想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我们这偏僻的北方小山村,在一个祖祖辈辈靠土地吃饭的贫下中农的家庭里,要养活三个儿女,是多么不容易。

我清楚地记得每年夏天,娘都要搓绳子,纳鞋底,缝鞋帮,为我们一家做鞋。娘把硬硬的蓖麻放在潮湿的地方,等它稍微柔软一些时,就抽出两条齐整地放在腿上,用手自上而下用力一搓,左边一公分长的一小段便两条相交成一条,变成了麻绳。就这样一段一段搓下来,搓成两米左右的一条大概要十几分钟。刚开始时,娘的退还白嫩白嫩的,不多时,娘的小腿上的皮肤便通红一片了。半天过后再看,娘的通红的皮肤上更是渗出了点点血迹。但因为麻绳只能在六月份潮湿的天气搓,所以尽管腿疼得厉害,娘还是停不下来。再搓一段时间,娘的小腿上的皮肤就被搓得渐渐变硬、成老茧了。

绳子搓好就该纳鞋底了。娘左手拿着鞋底,右手中指戴个顶针,手心同时拿了锥子和针(娘教我学纳鞋底时,只这一手拿两样工具的技术就学了好长时间)。娘坐在板凳上,把鞋底的一侧摁在腿上,身体微微前倾,全身的劲儿都集中在两只手上。然后娘先用锥子在鞋底上扎个洞,再把针和麻绳穿过去,接着又把麻绳在右手拇指上和锥子尾巴上各绕一下,拽结实,这一针的活才算完成。在村里,娘的技术算是娴熟的了,起早贪黑、争分夺秒地纳,一天大概只能纳一只,但付出的代价是不光腰酸背痛、脖子僵硬,最难忍受的是手掌的疼痛。曾经有一次我掰开娘的右手掌看,只见左下角的皮肤红得发紫,还深深地凹下去一个坑。我刚一触碰,娘就疼得打了一个激灵,手迅速抽了回去。

我们姐弟三个的年龄都相隔两三岁,到了顽皮的年龄衣服鞋子坏得特别快。有一年,娘为了充足供应我们就多纳了几双鞋底,结果累得手腕生了骨刺,酸痛肿胀得睡不着觉,娘只好整宿整宿地坐起来又揉又搓……

其实,这样的针线活在娘的生活中算是轻松的,娘还经常要做挑粪、种庄稼、种菜等农活,一刻都没闲过。但娘从未说过嫌苦怨累的话,在我们面前她经常念叨:“只要身体好,干活又累不死人。”

娘今年68岁了,还一如既往地坚强着:除带好两个小孙女外,抽空就去做农活,我和弟弟家的面粉、蔬菜很少到市场上买,娘总是应时应景地送了又送;腿疼得连站起来蹲下都显得困难,还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衣缝被这些事总不让我插手……唉,“尊重即为孝”,做女儿的唯愿天佑娘亲,坚强得久长些再久长些……

年年重阳今又重阳,我这个连半个文人都算不上的女儿,就酸一把吧,谨以此篇感恩我的老娘……

赵凯云,女,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

管亮云

舒畅

黄华大道正在修建,这周有雨,免不了泥泞,所以上班绕道观光大道。

美丽的观光大道有两个看点。一是美女交警,二是一路畅行的“绿波速度”。

观光大道每个路口都有美女交警指挥交通。英姿飒爽的警服,别致漂亮的警帽,个性十足的墨镜,标准流畅的动作,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路口等绿灯时,因为有了这么养眼的风景,根本不觉得等待的烦躁,反而有几次看她们指挥得那么潇洒利落入了迷,被后面的喇叭声催促。看见她们,心里就舒畅,就像严冬里的暖阳,酷暑的绿荫,给在车上匆忙奔生活的人们一丝慰藉。

我仔细观察过交警姑娘们,姿势永远那么板正利索,状态永远那么昂扬饱满,从来没有见过她们有过半分松懈。积极向上、阳光美丽的她们是我们这所小城最靓丽的名片。

外地的朋友来林州,我一定会向他们介绍我们的美女交警,再带他们到观光大道上实地“考察”,领略姑娘们的风采。好多朋友都说,是第一次见到“美女交警一条街”,夸赞林州就是牛!

如果说“美女交警一条街”是外在美,那么一路畅行的“绿波速度”就是观光大道的内在美了。

在市里开车,最烦的就是等红灯。而且,如果不巧第一个路口是红灯,那就完了,可能一条街全遇红灯,得一个一个挨着等。有的司机为了弥补这个时间差,就会在两灯之间拼命赶,希望能在下一个路口赶上绿灯,这样,交通事故的几率就高了。

可是在我们漂亮的观光大道上,根本没有这样的烦恼。只要你保持50码左右的速度,将是一路绿灯。即使你不巧遇到一个红灯,只用等这一次,接下来就会一路畅行。在这条路上,没有堵车的尴尬,没有等红灯的焦灼,有的是春风拂面般的感受。

走在这条路上,心情是舒畅的。只有把老百姓衣食住行这样的生活小事,把关乎老百姓生存的点点滴滴放在心上的政府,才会做到这些;而我们的老百姓,用山里人特有的勤劳、韧性,事事争一流,时时谋创新,我们才能享受到如此美妙的“绿波生活”!

想起我们的市歌《推车歌》:“太行(那个)山高路又长,林县人那个推起小车不停地唱。山里的人啊生性犟,后面来的要往前面放,要往前边放!……推着那小推车呀,从春天推到秋天。推着那小推车呀,从山下推到山上……车轮子吱吱扭扭向前方,推呀那个推呀,那个推呀那个推呀,只愿那山外还有山,道路越走越宽广!”

生于斯,长于斯,四十多年了,我从襁褓中的婴儿,在她的哺育下成长;从懵懵懂懂的少年到挥洒自己青春为她的美丽富强无悔奋斗,我见证着母亲的每一脚印。

喜欢徜徉在华灯初上的街头,看川流不息的人群,看越来越高的楼房,看越来越气派的商铺,听越来越多的不同口音的融入。

富美稳健的母亲,把她怀中的孩子都暖成了她想要的样子:勤奋、果敢、专注、淳朴、宽容、豁达……

管亮云,林州市城郊乡常家庄学校教师,喜欢用文字的光亮温润生活,歌咏生命的隽永。

太行华语文学

长按识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石家庄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gyingy.com/xljz/2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