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怎么预防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71020/5777859.html
如果今天不想走的话,还可以再次乘观光车去中山区(好像每人的往返车票是40元,另外还有一次缆车上、下的费用),再化一天时间,就能将这次峨眉山之行弄得更完美些。后来在手机上看地图,发现中山区的景点分布很散,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山路会十分难走,怕不胜体力,于是就决定乘车去计划中的第三站——都江堰。自由行的好处就是“自由”,今天计划到那里住下来,那儿都不去,好好地歇半天。
都江堰在成都的西边,距成都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去那里是必得经过成都的。过了成都还要经过一个叫郫县的小城,那里是全国闻名出产豆瓣酱的地方。在都江堰客运中心的马路对面,有两条能开得进汔车的支路,那里许多家庭旅馆和小饭店。一个二楼的标间开价才50元,很干净整洁,就是面积小了些。
下午歇了会儿,老伴就洗了昨晚换下来的衣服,我随便在周边转了一圈,卖了张地图。这里也是一个地级市,全市只有这个唯一的长途车站,位置在市中心。都江堰风景区——离堆公园离这儿不远,路边有公交车直达。如果要去青城山,站前广场有开往青城高铁站的公交车,到了那里就能搭上青城山景区的旅游观光车。站内还有发往成都北站的班车,车次也很频。我们计划在这里过两宿,明天化一天时间登青城山,那座山据说是道教的发源地,山顶上有一座玉皇宫和张天师修道的天师洞。后天再看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玉垒山风景区,晚上回成都。满街的公交车上都刷着旅游广告词——“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到这里来的人,一是为了看一下当年李冰父子营造的世界上最早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二是寻访道家的祖源。
小饭店里的菜都不算贵,就是难得有合口味的。这里的回锅肉。其实就是我们那里的炒肉片,肉是预先煮熟了的,不烂,也不新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每一道菜中大都少不了辣油、花椒、豆瓣酱,连青菜汤里都要放几粒花椒。不过,用肉丁和豆瓣酱烧成的麻婆豆腐倒还可口下饭,好像这是唯一一道能让我们接受的四川名菜,夫妻肺片则因为太辣花椒味太重,虽是一道地方名吃,但我们却没福消受。还有,这里人的主食全是清一色的籼米,这几天(包括后来到离开时)一直没见到过用粳米煮的饭,可能是这地方根本就不种植粳稻。想起我们那里,吃籼米还在三十年前的事,分田到户后就不再栽种籼稻了。不过,这些年化肥的用量大了,感觉到粳米的糯性变得越来越差了,吃起来也跟籼米好不了多少,现在突然吃到用籼米煮成的饭,觉得毕竟还是粳米饭软和好吃。
晚上用平板电脑上了会儿网。我的这台微软新版的平板电脑,虽然体积比正宗的笔记本小些,但功能却与之不相上下,可以插U盘、鼠标,还自带键盘。只要有WLAN信号,它就是一台家用电脑,它最大的优点是旅行携带十分方便、轻巧(它的键盘是纸质的),现在,任何一个家庭旅馆都会提供免费的WLAN信号,每次出门我都会带着它。浏览过了几家常去的网站之后,又向广州的一家文学网站发了一篇前些日子才完稿的散文。这家网站我才进去不久,发现其人气空前地高,这次出发前,试探性地发了一篇幅较长的散文过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才短短几天,点击率竟然过了三万!而且每天都有几千次的增长!这种殊荣,我以前还从来没碰到过。虽然去年被封掉的“烟雨红尘”靠色情文学曾创造出上亿的点击量,但这家网站却是一个干干净净的纯文学网站。(后来过了半个多月后,我的那篇文章的访问量已经接近十万)。
化了一天的时间去登青城山,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没能登上山顶。
那天我们是从后山进山的,没走多远就进入了山下的一处古镇。行前就从网上得知,这座古镇叫泰安古镇,它是成都平原与川西大、小金川之间一条必经驿道中间的重镇,唐代称“味江寨”,一条叫味江的小河穿镇而过。到了清代时依镇后的泰安寺易名泰安场。很早以前,这里就是成都、茂汶、金川的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街不宽,两边全是古色古香的店铺,多为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清一色的砖墙黛瓦木质门窗。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黄山市里的屯溪老街,只是房顶上少了皖南风格的马头墙。游客络绎不绝,但不拥挤,便人觉得十分安静、古朴。
虽然我们在不经意间游览了泰安古镇,但后来才知道那天我们是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原来,青城山的前山与后山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两处景点,旅游景点中的精华部分都在前山,从那里上去可以到达山顶上的著名道观“上清宫”和张道陵(张天师)修道并在那里羽化成仙的“天师洞”。前山的门票是每人90元。后山虽然也有许多景点,除了泰安古镇和泰安寺,还有味江索桥、金鞭岩、水晶溶洞,万佛洞等等,但这些景点都是非主流景点,是上世纪末才开发开放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前山看道观,后山看风景”,因此,这里的门票每人只需20元。后来才知道,去前山应从都江堰的离堆公园乘公交,我们乘的是车站门前的公交,一字之差,就稀里糊涂地去了后山(原以为前、后山是相通相联的)。
只好将错就错了,既来之则安之,好在跟我们同行的游客还不少,他们有的是为了泰山古镇和山间探幽来的,也有人与我们一样是走错了门路。古镇给我们的印象还不错,过了镇区,味江上有一座悬索桥,走在上面左右摇晃得很厉害,游人都觉得挺新奇。
那条登山路旁,有一条同样蜿蜒曲折的小河,湍急的溪流从鹅卵石的夹缝中,从容不迫地向山下流淌着。路边的风景美不胜收,树木青翠,山花烂漫,一边是峭壁悬岩,一边是飞瀑流泉,天光云影,水声鸟鸣,让人仿佛置身仙境。“青城天下幽”,果然名不虚传。与黄山、九华山比起来路还不算陡峭,因为有从峨眉山带过来的拐杖,感觉不是特别吃力。
在下山路边的一个歇脚的凉亭中,还看到一个小伙子在那里“烧饭”吃。说是从超市买来的可以加热的盒饭,我们好奇地看了他“煮饭”全过程。那个装着米饭的塑料饭盒,外面还有一个套盒,套盒里有一个装着加热化学品的纸袋,另外还有一塑料袋水,将水倒出来浸泡加热剂,水很快就热气腾腾,10多分鈡后,饭、菜就都被“蒸”热了(盒里装的饭和菜包原来都是熟的)。觉得这种盒饭对于出门旅行的人特别是对于像我们这些胃不好的老年人来说,算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了,它竟然能让出门的人随时随地吃到热饭热菜!
第二天的计划是:花半天时间游览一下市内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玉垒山风景区,下午回成都。
景区的门票是每人90元,我们是凭身份证在离堆公园的大门进入景区的。景区里包含离堆公园、水利工程和玉垒山风景名胜区,一大圈走下来需两三个小时,(当然如果光顾走路是化不了那么长时间的)。
离堆公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布局精巧,别具情趣,园内亭榭错落有致,遍地奇花异卉,还有多处水池喷泉。园中有一处用紫薇盘成的花瓶和屏风,据说是经二、三百年才才培育成现在的这种样子的。它们与园中的一棵植于东汉年间的古银杏树合称园中三宝。靠江边有一土山包,即为离堆,是多年前,李冰父子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用挖出来的土堆成的。离堆上有一座庙宇,叫伏龙观。观里前殿有一尊李冰的石像,是年建安澜桥时从河中挖掘出来的,经考证,此像雕塑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多年。江边还有一个观景亭,站在这里,可以将都江堰渠首水利工程全貌一览无余。离堆旁边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鱼嘴”,岷江水通过鱼嘴分洪,流进了一条用块石砌成的十多米宽的大水渠,水流湍急,清冽见底。据说是奔向下游灌区。
这里是一座战国时期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因其年代久远,设计超群,至今仍然在造福人民,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项工程是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人字堤、百丈堤等附属工程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和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成功地消除了水患,将从高山峡谷中奔流出来的岷江水管理得服服帖帖,并使其服务成都大平原。据说,现在的灌溉面积仍有近70万公顷!
我们先是通过一座横跨岷江的大型节制闸走到江的西岸,然后沿着江边走向上游的安澜桥,路上除了游客还有不少当地早锻的老人。此时,阴沉的天空中飘起了濛濛细雨,幸好没多会儿就停了。因为落差的关系,虽是枯水季节,但江心里仍涌动着白浪,涛声不绝。安澜桥是一座横跨岷江内江的悬索桥,过桥后就到了玉垒山风景名胜区。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森林公园,据说在全国十大城市公园中它排名第九。山中有多处景点和与水利有关的文物古迹,山上古木参天,绿荫如盖,散落在其中的殿宇亭阁在浓绿间半隐半露。还有一条一公里多长的古驿道,站在山顶,可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
公园西侧有一座供奉李冰父子的二王庙。据说此庙初建于南北朝,初名崇德祠。李冰原为秦国蜀郡太守,宋朝以后皆封李冰父子为王,遂更名二王庙。庙内供奉着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的塑像,石壁上还有他们父子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在大殿东侧有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游人可在此休息饮茶,后殿右侧还有张大千、徐悲鸿等名人的碑刻。听一个当地的老者说,每年农历六月廿四至廿六,这里都要举行纪念李冰父子的庙会活动。在下山路上的半山处还有一座依山而建规模挺大的城隍庙。
返回住处时已近中午,于是便收拾行包回成都。
(未完待续)
长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