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北方也是阴雨连绵,气压低得让人感觉很压抑。室外露养的植物叶片虽然被雨水冲刷得很干净,但是盆土很湿,感觉都能捏出水来。
红袖虽然除了冬季之外也有露养环境,但是还是羡慕有大院子的花友,对于养花种草的人来说那是优势,但是遇到雨季时掉以轻心,还是会有损伤的,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损伤,红袖也受到过“教训”,所以还是觉得雨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怕淋雨的盆栽植物要避雨
虽然雨水用来浇花比自来水好很多,遇到雨天总是想让盆栽植物一次“喝”个够,但是有些植物却不能淋雨,在雨天要及时避雨,以免缩短花期,或者引起黄叶、烂根。
夏季处于花期的盆栽植物,在雨天尽量避免,雨淋湿花朵以后,不但会缩短花期,还有可能引起花朵腐烂,引发病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比如倒挂金钟、飘香藤、蓝雪花等。
在夏季,处于休眠期或者半休眠期的盆栽植物,遇到雨天要避雨,或者搬回室内养护,以免淋雨后盆土太湿,引起根系腐烂,比如大岩桐、仙客来、非洲菊等。
还有些植物的叶片有绒毛,淋雨后,水分不容易蒸发,残留在叶片上之后,容易引起叶片发黄、腐烂,比如碰碰香、多肉熊童子等,另外像仙人球也不能长期淋雨,顶部有积水很容易造成腐烂。
02避免受到连续阴雨的灌浇
前段时间,南方的朋友说她们那边的雨都是“包月”,每天都会下雨,雨下得都快发霉了,担心露养的盆栽都会烂根,但是又没法避雨,只能顺其自然。
其实,遇到连阴雨天气,如果盆土透气性和排水性都很好的条件下,花盆中多余的水分会流出盆底,不用太担心会造成积水。
但是若盆土板结、排水性不好,容易造成积水,对于怕积水的盆栽植物来说,会造成根系“呼吸”困难,造成缺氧现象,可能会造成烂根,比如山茶、桂花、菊花、仙人掌等。
还有一些植物在盆土过湿的情况下,会迅速生长,尤其在连续阴雨天,没有阳光,更容易徒长,既影响观赏,也影响生长开花。因此,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能给盆栽避雨更好,避免盆土长期太湿,造成烂根或者徒长,或者雨后控水。
03及时倒掉花盆或者托盘里的积水
之所以把这一点提出来,是因为前段时间和花友聊天的时候,红袖说下暴雨了,托盘里的水都装满了,花友说,他那里雨过天晴了,艳阳高照,托盘里的积水差不多不用2天时间就能蒸发掉,所以他没管。
其实在雨后,花盆已经很湿了,托盘里再有积水,就等于植物的根系泡在水中,天晴太阳出来之后,托盘里的水被太阳晒热了,热度也会传递到花盆底部的根系,加上盆土表面也被晒热了,这样根系就像“夹心”一样,处于闷热的状态,影响根系呼吸,很容易损伤到根系。
因此,雨后托盘里若有积水,不管是找容器储存起来,还是倒掉,建议都不要留水在托盘里。对于土壤排水性好的盆栽,连续阴天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倒掉托盘里的积水,或者拿掉托盘即可。
另外,怕积水的盆栽植物在连续阴雨的天气里,红袖建议遮雨,避免长时间淋雨,或者将花盆倾斜,避免花盆有积水。对于不太怕积水的盆栽,需要及时倒掉花盆或者托盘里的积水,避免损伤根系。
04避免雨后出现温热闷根
露养的盆栽植物,摆放得过于密集,或者有遮挡物时,通风条件会变差,尤其是没有风的时候,水分蒸发很慢,盆土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即便是露养,对根系也很不友好。
因此,红袖建议在雨后去挪动花盆,把之前摆放得整齐的花盆重新排列一下,摆放成高低错落有致的样子,增加花盆或者植株之间的空隙,增加通风条件,也就为水分蒸发速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雨过天晴,艳阳高照,盆栽植物的养护往往会被忽略,尤其是新手花友觉得终于盼来了晴天,有太阳晒,水分会蒸发得更快,盆土会很快干燥。
的确,有阳光的时候水分要蒸发得快,但是,雨后植物的枝叶上还挂着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有水滴残留的叶片温度会升高,很容易出现晒斑,影响观赏。
而且,在太阳的暴晒下,盆土和花盆的外壁温度都会升高,会让盆土处于闷热状态,出现闷根状态,尤其对于一些怕雨后暴晒的植物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伤害”。
比如小木槿,它在淋雨之后,遇到高温暴晒,杆子很容易黑腐,只要出现黑腐,蔓延得很快,基本救不回来的。下图的小木槿一周前还在开花,淋雨后黑腐了,很快叶片发黄、枯萎了。
05对容易倒伏的植物采取保护措施
在大风大雨天气,对于长得比较高的植物,或者枝叶比较柔软的植物来说,简直是“摧残”,被风吹雨打得东倒西歪,甚至会被风吹断茎干、叶片,植株凌乱不堪。
比如像大丽花、朱顶红、晚香玉等,本来看起来长势很旺盛,株型也看着很整齐,往往在一场暴雨或者大风过后,东倒西歪,乱了“发型”,甚至茎干、叶片断裂,只能进行修剪。
因此,对于容易倒伏的植物,在风雨来临前,搬到能够遮风遮雨的地方,或者用支架把茎干固定起来,避免被风吹倒或者折断,影响生长和观赏。
雨季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注意这几个方面,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反而会让盆栽植物在雨中接受“洗礼”,生机勃勃,更有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