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华夏先民把代代累积的关于时空和天地的丰厚智慧,
凝聚浓缩进了简洁的二十四节气当中。
……
-精致生活·二十四节气花事-
陈沛钰先生笔下的《二十四节气花事》
读者荐稿:陈吉堃
画家陈沛钰先生
黄河之子——读陈沛钰学兄画有感
刘曦林
(作者系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陈沛钰兄,原名丕玉,山东广饶人,是五十多年前山东艺专读书时的学长。近日,沛钰兄托人带来了他的几本画册和照片资料,阅览一遍,感叹不已。喜兄有大福,又有一胞三胎之乐,计有五子,皆喜绘事,岂能不乐;叹兄身在基层,低薪薄酬,养育五子,又何谈易;敬兄数十年来扎根胜利油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称“黄河之子”,览黄河入海口湿地壮美风貌,梦魂牵绕,化入丹青,渐入佳境。诚如班主任张彦青教授生前为其撰文,称他“朴实如黄河的泥沙”,余则续言:经大浪淘沙,玉石遂出,艺术渐臻上乘。
忆当年于千佛山下,寒窗共读,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沛钰兄因为当班干部,误时不少,所以学习也格外勤奋。虽然那是个“大跃进”之后又反右倾、遭遇了经济困难的时代,毕竟又有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指导,教学一度正常。于希宁先生同关友声、黑伯龙、吕品等老教授如坐春风,培桃育李,颇为尽心,弟子们也得到较为扎实的全面修养和基本功的锻炼,晚年来莫不有师恩浩荡、教泽永沾之慨。
沛钰兄在艺专毕业之初即有不凡的成绩,余进京之后方知,他在年,即与乍启典合作《道旭渡口托运忙》(又名《古津新渡》)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华东地区作品);年,又有《战油海》等表现黄河入海口的新貌。这是社会与时代的需要,也与他对家乡的关爱共鸣。
进入新时期之初,沛钰兄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行万里路”之古训,遍游大江南北,以山水图天光云影,山河雄秀,或间写南北异卉,四时花木,亦不忘绘《油田烟雨》之境,发《寄宿滨海》之慨,其笔墨语言由写实渐趋写意性挥洒,不变的是其一往情深还是黄河尾闾。
沛钰兄最喜花鸟画,但这出自禀赋的特长,至知天命之年方得尽兴发挥,或者说他的艺术思维趋于自我发现、自我把握之时,更逼近艺术个性发挥和从于心的规律,作为花鸟画家的他也走向艺术的成功。
20世纪90年代,他的简笔荷花已经画得相当好,大笔墨叶与娇粉新花、苍拙莲蓬在水漫重烟的氛围里,显现出非常灵动的节奏变化。其他如蕉叶掩映小雀翔飞之景,秋芦鸣禽交语欢情之状也跃然纸上,但更属于他自己的是生活中有感而发的冬日里犹如一团火的《刺梅》,《不怕风吹大雪飘》中那凌然傲立的墨菊,情感与笔墨色色俱佳。或许是退休生活赋予他更多集中精力于艺术创作的空间,察人体物更精微多思;“衔山楼”新居有了更宽敞的画室,长幼贤集,其乐融融。心安则艺安,老来书法之功益勤,所画益精,笔墨雄强且自如,而情思、感慨多内美,依其情思所系,以秋兴感怀与黄河口故乡之恋最多。
人由耳顺至古稀,如人生之秋,不免有近冬之悲凉,然亦多秋获之喜悦、不老之壮怀。沛钰兄的画作中,便反复有秋兴、秋韵之表现,若秋荷之不凋,秋实之累累,红蓼白鹭之庸散,雁来红之浓醉,皆借秋之风物言人。犹精绝者乃《霜降游园一得》(年)中那无名秋枝凛然挺立之姿,焉然“寿山一民”之身影。中国诗文图画,向有以物喻人之美学,故有物我两忘之情怀,此实天人合一之道与艺术之表现。诗自“关关雎鸠”,画自人面鱼纹之陶盆莫不如是。因之,石鲁有“把山当人来画”之语,余续而言之“将花鸟当人来画”自以为不谬。
沛钰兄毕竟是黄河口人,老来之作多黄河口主题,系故土之恋深情。年有《黄河筑新洲》长卷,芦荡绵绵,海波渺渺,群鸦棲集,鹤鹭竞翔,乍启典先生跋曰:“此画很有生活,一看便知是黄河三角洲处之景观,真可谓大手笔也。”堂幅如《仙客来》(年)、《百鸟入驻》(年)、《风雨汀鹭》(年),小幅之《西塞山色》(年)皆借黄河口独有的芦荡与禽鸟幽居之景,发生态环保之感慨;《河魂》(年)更将那秋草重染红霞若醉,乃是魂魄式的构思。年,兄六十六岁时,逢六月六祭奠,画谷穗一束日晒中垂而不缩之状,勾染点厾甚活,又题“六六感言”:“六月天正碧,禾谷任逍遥。缅怀耕耘者,俯首背擎天……”那谷穗亦人也,亦农民也,亦沛钰者也,亦黄河之子也。
粗览兄近年画照一过,捡拾数幅略事点评如上,自知难尽其艺术成就,艺术劳作。但读其画,确颇多感慨,人在基层,艺术却往高处想,不为市场行活风习所惑,一心创意,诚可敬佩。这恐怕又与艺专时期老师们的教诲有关。忆少年时代登千佛山,望“黄河如带曲,齐州九点烟”(关友声师诗句),又于黄河洛口码头日夜扛包抗洪,复去黄河岸边写生其新姿新貌,黄河惠我者多矣。沛钰兄更生于黄河入海口,称“黄河之子”,与黄河之情更倍深于我。然思黄河之文明,乃中华之文明,“黄河之子”,乃中华文明之子也。如此说来,吾辈皆黄河之子,愧母亲河之养育亦多也,当更深思黄河文脉之久远,中华文明之高深,扬黄河文明之高华,此志益老而弥笃也。愿与兄共勉。
壬辰初秋于京华里仁书屋南窗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华夏先民把代代累积的关于时空和天地的丰厚智慧,凝聚浓缩进了简洁的二十四节气当中。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壹
立春
立春(2月3/4日)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色似虚空白香似玉人清》
《寒梅报春》
贰
雨水
雨水(2月18/19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兰月》
《空谷》
叁
惊蛰
惊蛰(3月5/6日)
惊蛰未闻雷出地,
丰收有望看春耕。
《春桃》
《萌春》
肆
春分
春分(3月20/21日)
春分雨脚落声微,
柳岸斜风带客归。
《春柳》
《春风吹又生》
伍
清明
清明(4月4/5日)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柳桃》
《桃李》
陆
谷雨
谷雨(4月19/21日)
白云峰下两枪新,
腻绿长鲜谷雨春。
《春风吹又生》
《吊金钟》
柒
立夏
立夏(5月5/6日)
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紫藤》
《紫藤》
捌
小满
小满(5月20/21日)
麦穗初齐稚子娇,
桑叶正肥蚕食饱。
《长寿花》
《小麦》
玖
芒种
芒种(6月5/6日)
芒种初过雨及时,
纱厨睡起角巾欹。
《牵牛花》
《月季》
拾
夏至
夏至(6月21/22日)
从朝至日夕,
安知夏节长。
《红蓼花》
《美人蕉》
拾壹
小暑
小暑(7月7/8日)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香风梦初觉》
《大风歌》
拾贰
大暑
大暑(7月21/22日)
夏服亦无多,
蕉纱三五事。
《连连有余》
《荷》
拾叁
立秋
立秋(8月7/8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刺梅》
《留得残荷听雨声》
拾肆
处暑
处暑(8月23日)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人情菜》
《海棠》
拾伍
白露
白露(9月7/8日)
露从今夜白,
月是中秋明。
《昙花》
《菊》
拾陆
秋分
秋分(9月21/24日)
风清露冷秋期半,
天香引梦入瑶池。
《金蕊》
《桂花》
拾柒
寒露
寒露(10月7/9日)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桂花》
《黍子》
拾捌
霜降
霜降(10月23日)
繁霜降兮草木零
《菊》
《布谷》
拾玖
立冬
立冬(11月7/8日)
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残荷》
《芦花》
贰拾
小雪
小雪(11月22/23日)
六出飞花入户时,
一片飞来一片寒。
《残荷》
《不怕风吹大雪飘》
贰壹
大雪
大雪(12月7/8日)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冬》
《冬》
贰贰
冬至
冬至(12月21/22日)
料得南枝有早梅
《寒梅》
《百鸟入驻》
贰叁
小寒
小寒(1月5/6日)
寒从一夜锥心起,
大野萧条腊月初。
《寒梅》
《白梅》
贰肆
大寒
大寒(1月20/21日)
际海烟云常惨淡,
大寒松竹更萧骚。
《风雪弥漫》
《寒梅》
陈沛钰先生简介
陈沛钰号寿山一民,原名陈丕玉,男、汉族、年2月出生于山东广饶。年考入山东艺专,有幸得到(关友声、黑伯龙、柳子谷、于希宁)单应桂等诸多教授之亲传,修业五年。年于垦利文化馆从事美术辅导、文物、摄影于一身20余年。后调胜利油田从事美术教育十多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高级教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燕京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中韩艺委会?历史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客座教授等。
工作之余创作了数千幅作品。年《古津新渡》入选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应邀赴京学习。年出版连环画《李爷爷家史》、《井台风云》、《战油海》获全国大展二等奖,《山城重庆》获全国首届职工美术作品大展铜奖。《百鸟入驻》、《幼土》、《长寿花》等百余幅作品在《荣宝斋》、《清赏雅集》、《今日中国美术》、《艺术与收藏》等数十部典籍及刊物发表。作品《山城重庆》、《战油海》、《侠女》、《孤岛原野一瞥》等近百幅作品在国内外书画大赛、展览中获奖;他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部分作品被收藏、入编画集,尚有数百幅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被海内外艺术机构、国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大野祥云》、《静无尘》被泰国淡浮院收藏。
出版:《中国美术家画库?陈沛钰专集》、《海峡两岸精品集》、《足迹心声?沛钰近作》等。《岁寒三友》入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作品百强。山东美协、美术报联合专版推荐选人入《山东国画百家》、《山东美术六十年》。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画集《陈沛钰艺术记录》。
西风东韵编辑整理,书画版权归属原作者
名家推荐请加主编16联系
转载引用请获得授权
责任编辑:喜雨
主编推荐
▼
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