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黄芪治大病

彭洋怎么样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5232.html

历史上有些名医擅用某种药物,剂量奇重,超过常规,且因此而成名。比如:民国名医陆仲安以擅用黄芪著称,而且用量颇大,每至8至10两(彼时一斤为十六两,一斤为克,八两即克),有“陆黄芪”之称。

文/董洪涛

01

古贤重用黄芪的医案

年11月,胡适患肾炎,医院久治不愈,判为“无法挽救,速备后事。”胡适主张全盘西化,反对中医。病重无奈,胡适才请来陆仲安诊治。陆诊毕说:“此事易耳,饮我此药如不愈,惟我是问。”处方中黄芪用至克,党参用至克,普通药壶装不下,只好用砂锅来煎,剂量之大,“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胡适语)。但胡适的病竟由此治愈,医院的专家会诊确认无疑。

重用黄芪的并非只有陆仲安一家。河南南阳张翰,字骏声,光绪甲午举人,精于医,有神医之称,袁世凯之兄长袁清泉有病,闻张之声名急迎来诊。开药不过四五味,而有黄芪2斤。袁世凯之子袁寒云疑误,持方问之。张举笔改为32两,仍为二斤,袁寒云私改为半斤。次日复诊,张起身欲去,说:“不信医者不治,吾用黄芪2斤,病者只服8两,迁延贻误,谁任其咎!”寒云谢过请复开方。张说:“无庸,即按前方服三贴痊愈矣。”既而果愈。后询之,张说:“虚弱老病,非黄芪不能补,理甚易明,惟分量须有把握耳。”

02

今贤重用黄芪的医案

当代大医李可每每重用黄芪,观其所用黄芪的处方,往往书于首位。医院雒晓东主任医师分析了李可张处方的用药规律,有如下一段话:“黄芪最大李老用到克,它不会中毒,起到扶助阳气的作用。像刚才那个小孩子的病例,在吕英那里也看过,黄芪用到克一下就不痛了,但一下克又开始痛,乌头用到30克、附子用到克都起不到这样的作用。黄芪的平均用量也达到克。”

当代老中医邓铁涛重用黄芪达克,以治疗重症肌无力。邓老认为:重症肌无力乃脾胃虚损之病,虚损犹坑堑,修复不易,故需重用黄芪以补之。东垣补中益气汤非不对症,但黄芪量轻,力量单薄则虚损难复。强肌健力饮从东垣补中益气汤变化而成,重用黄芪,量重则力宏,故临床效果甚佳。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志远教授治鼓胀,自拟益气五苓散,其方:黄芪克,丹参30克,苍术20克,白术20克,茯苓18克,猪苓30克,泽泻50克,益母草克,车前子30克。张教授认为:鼓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当扶正顾本为先,寓补于消,祛邪而不伤正,用大剂黄芪益气扶正利水。张教授亦有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益气消脂饮,其方:黄芪克,防己15克,白术15克,泽泻30克,首乌30克,草决明15克,水蛭6克,荷叶6克。张教授认为大凡肥胖多属气虚痰湿为患,以大剂黄芪益气利水消脂;且认为黄芪用量应在-克为宜,若黄芪每剂少于60克,则益气利水消脂作用甚差。

03

黄芪为补药之长

黄芪本作“黄耆”,李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本经列为上品,一主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黄芪味甘,微温,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

总之,黄芪重用,善治诸虚羸弱之证。张元素谓黄芪“补诸虚不足,益元气,补脾胃。”我临床用黄芪,每喜用生者,以其力猛,而不喜用炙者。

04

我用黄芪的医案

我用生黄芪常规用量不过10-30克,有时配合当归成当归补血汤,则生黄芪用50克(当归10克,取五比一的比例),但亦时有超过此量者。比如,用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遗症,即重用黄芪至克。

我们工作室的一位女同事突然右半身麻,诊其脉滑,舌下小瘀。余无所苦。此为气血不足,兼不畅。处以补阳还五汤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各两付,嘱二方交替服用,一天换一个药方。同事自述,服第一方病好一半,服第二方即诸症全消,叹为神奇!其方如下:一方:生黄芪克,当归6克,川芎6克,桃仁6克(打碎),红花6克,赤芍6克,地龙6克;二方: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乌梢蛇10克,鸡血藤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三片,大枣15克(切开)。

我夫人生第一个孩子时所服的开骨散,即重用生黄芪。其方:当归30克,川芎20克,血余炭10克,生黄芪克,炙龟板24克。一付。用0ml水煎药,煎成ml,于羊水破时或开始阵痛服用。每3个小时服1次,每次ml左右,直至分娩。当时亦配合了针灸,约两小时即顺产成功。

临床上我曾用古方四神煎治疗四肢关节红肿疼痛,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积液。其方:生黄芪克,远志90克,怀牛膝90克,石斛克,金银花30克。前四味用水10碗,煎2碗,再加入金银花,煎成1碗,一次服完。其方云:“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睡,汗如涌泉,待汗散后,徐徐去被。一服病去大半,再服除根,不分久暂。”临床取效甚速。

《经方实验录》有一芪米汤,用生黄芪克,糯米一酒钟,煎一大碗,用小匙逐渐呷服,治一人夏秋间忽患肿胀,自顶至踵,气喘声嘶,大小便不通,危在

旦夕。初服即气喘稍平,移时小便大通,肿亦渐减。黄芪渐减至30克,随服随减,佐以除湿平胃之品,两月复元。我学习其经验,亦用此方原方原量治疗多例老年下肢水肿症,疗效甚为满意。病人自述服后消肿甚速,且无疲劳感。俗话说:“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把下肢水肿叫做“穿靴”,把头面部水肿称为“戴帽”。心脏病患者发生水肿最先出现在下肢,即从脚肿起。肾脏病患者的水肿多从头部的眼睑、颜面肿起。以我的临床经验,下肢水肿,即可试服芪米汤,多有显效。

我曾诊治一肺癌晚期患者,因肿瘤转移至骨,导致剧烈疼痛及痉挛,西医认为只有一个月生命,兼见高血压,乏力,精神不振。病人每天要用吗啡止痛。试服汤药,重用芍药甘草汤及大黄附子汤,配合生龙骨、生牡蛎、葛根、红参、五灵脂、蜈蚣、木瓜等,其中生黄芪重用至克,药后疼痛完全消失,随访三个月未复发。

我常重用生黄芪治疗慢性肾炎,此病属邪气自太阳进入少阴,当开太阳,扶少阴,以祛邪外出。在此大法基础上,配合治疗兼症。小便涩滞者,可用五皮五苓合剂。或用鲜白茅根克,鸭跖草30克,薏苡仁30克,水煎服。对于蛋白尿,属气虚不摄,可用生黄芪,山茱萸,薏苡仁有效。唯需重用生黄芪,我常用至-克。

肝硬化腹水,病在肝脾,肝体阴而用阳,又需养肝阴,扶肝阳,疏泄气机。我曾试处一通治方:生麦芽30克,红参10克,五灵脂10克,柴胡30,生地15克,生黄芪-克,白芍30克,枳实30克,炙甘草15克。此方重用黄芪,对于正虚而邪恋者有不错效果。

曾治一慢性脊髓炎患者,下肢完全瘫痪,查其体胖而虚,脉沉软,证属气虚羸弱重症,曾用生黄芪至克,连续服用数月,未见不良反应,但疗效甚高,病人下肢渐有知觉。

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交流我的临床用药体会,与同道共同提高,绝非推荐大家必需重用黄芪。治病要辨证,见其证则用其药,有其虚则重其量,不可滥用重剂以邀功显摆。

上零零医app

寻找黄芪粉~

1.本文内容不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代替医生面诊,仅供交流学习。

2.本文转载自选择中医,文章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kelaia.com/xlzp/9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