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谋了许久。今年的新系列,我打算姑且称之为种子博物馆。
实在喜欢种子博物馆这个名字。缘于台南原本有一家种子博物馆来着,可惜错过了,去台南的时候恰好不知道它在那里,回来后才惋惜不已,此后一直心驰神往。
也大约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决定自己动手收集种子。三年,收了四百多种的样子。
其实并非种子,还有一些果实。反正有些植物到底是果实还是种子本身也不容易界定。
不不,并非不容易界定,而是我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全然不够牢靠,所以有区分困难症。
总之收集来的有种子,有果实,有果核,还有去掉种皮后的某些部分,比如胚之类的。
然后,我就一直在考虑一个严肃的问题:怎么才能把种子拍得美妙。照片是个难题。
且不说我自己家里头没地方放显微镜,更用不起电镜之类的高端科技产物,就算是大小适宜的种子,拍出来也都是黑乎乎一团,各种种子图鉴,都觉得不够赏心悦目。
思考了很久,还是决定向摇光学习。见过他拍的一些种子,都有背景颜色,瞬间柔和迷幻。
聊过,摇光说,背景是用种子所属的植物的原本的某些部分的颜色来构建的,道理我懂,操作起来却终归还是摸索了很久。反正我姑且打算用植物本身的颜色作为背景。
花的颜色,或者比较典型的果实的颜色,再或者,偶尔也可以用植株本身的颜色。
总归是选定了这样的思路。然后,在年度的二十四个节气里头,我决定挑选一些种类,在该节气里北京正在开花的种类,栽培或野生都无所谓,只要在此时开花就好。
我用花的颜色作为背景,拍种子,于是,这一系列就被赋予了文艺的意义,叫做:花之希冀。
倘使偶尔也有用果实颜色作为背景色,那么节气时令则跟随果实成熟的时间就好。
于是开工。尝试了几下子,觉得应当可以的吧。于是决定,每个节气贴出新图。
种子主打,再顺手贴上植物本身的照片,花或者其他。总之就是这么一个系列,想必不坏。
--------------总述与分述的分隔线--------------
然而每年的立春都是尴尬时节。各种自然收集物、集色之类的照片,都颇不好应对。
毕竟北京的立春还是严寒一片。只有凋敝,少见生机。总需要花费许多心思,而且往往不能如愿。
幸而总算还有蜡梅。通常这个节气里头,蜡梅已经好歹开放,或早或晚,反正恰好有花。
于是关于立春的植物印象,不得以,总需要请蜡梅出场,来勉强凑一份子,使这节气不至于太冷清。
故而新系列的开头,照例是蜡梅。狗蝇蜡梅的种子,背景是它的花的颜色,蜡黄和夹杂的一抹暗红。
从前我总不确定观看蜡梅的去处,很多年里,都惶惶不知所措,四处打探,后来终于确定植物所里头有几棵蜡梅,它们好端端地始终在那里,可以去看,只是路途遥远。
其实在这之前,某个小区里头有一株惨淡的蜡梅来着,聊胜于无,往往经过时确有幽香,但那棵蜡梅随着道路改造而不知所终,一同消失的还有一棵惨淡的女贞,反正就此消失不见。
于是每次决意看蜡梅,我就要跑去植物所,直到后来的后来,我才找到了近处的蜡梅,那其实就在吃饭大学里头,何以我在吃饭大学多年,都不知道其实有蜡梅呢?
也或许是新栽种的,总之在我离开吃饭大学以后,才知道那校园里其实是有蜡梅的。
只是品种不甚精贵,可谓品格最低贱的狗蝇蜡梅,取蝇营狗苟之意,说来也真个不够美妙。
但反正是蜡梅就好。我大约每年都会去那里看看,随手拍几张照片,狗蝇就狗蝇好了。
狗蝇蜡梅/狗蠅蠟梅Chimonanthuspraecoxvar.intermedius
再然后,某一年,我忽而发现那几株狗蝇蜡梅也是结种子的。新花开时,老果凋敝,干裂的果实里头掉出黑色如同豆粒的种子,再一年后,发现种子还会自行发芽。
直到拍种子照片,我才终于看明白,那并非豆粒,而是竟然还有不少短毛。真的有毛。
于是稍放大一点点的种子图,竟然被说成:蜡梅的种子好有趣,像是鼹鼠。
很好。摸上去如同豆粒,看上去却是鼹鼠,鼹鼠皮也是无毛向的神话,我一直心怀向往。
这个节气里头的花,终归也要到房间里来寻找。常见的栽培花卉,顺利结实的不多。
去年购入的若干盆仙客来,终于有几盆顽强地生存下来,至今仍有一盆还在开花,也是这些仙客来,竟然在我家里头结了种子,从前种植过很多次,都未见种子来着。
新鲜的种子外面带有浓重的黏液,全身黏糊糊,而长久放置之后,黏性才渐渐消退。
总之仙客来拯救了我的立春计划,作为背景的花色也足够鲜艳,种子也意外地形态奇特。
仙客来/仙客來Cyclamenpersicum
明明肉眼看去那些种子就是形状不甚规则的红褐色小颗粒,拍出照片,却出乎意料的闪闪发光。
大约是反射光。放大来看那些种子,像是某种未经过雕琢的原石,满怀神秘气息。
同样拿照片给朋友们看,结论是:这些种子看起来像某种糖。真的能吃吗?到底是什么糖啊!
总之我姑且推测,那些曾经的黏液,渐渐干燥后变成了某种结晶状,于是晶体发射光线,造成了如今的闪亮形态,反正是推测,倘使今年的仙客来还会继续旺盛,我打算看看新鲜的种子。
然后,在结尾处,跳出立春,我还是想为整个种子博物馆系列多说一两句,照例是絮叨,从蜡梅和仙客来就可以看得出,种子是完全没有按照某种比例拍摄的,只考虑图片画面,因为蜡梅原本较大,总也有八九毫米长了,仙客来则只有约莫三毫米,于是用了不同的镜头,也有了不同的放大倍率,但这里我却不想标注比例尺了,大就大些,小就小些,不是科学报告。
何以如此呢?这大约和我判断妹子的方式有关。遇到妹子,我总难以最先在意所谓数据化的东西,比如身高体重,比如这围那围,对数字敏感不起来,而更在意整体感受,所以,就是这么回事。
这一系列都不会标注比例尺,也不会标注具体放大倍率,只在意图片本身是否看上去有点意思就好。
还有,顺便说,图片都是后期多幅叠加的,蜡梅应当是二十多张叠,仙客来是十几张叠,背景颜色是直接拍的,并非抠图,种子是我自己收集或者朋友赠送,算是合法渠道,概可安心。
最后,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总之今年我是打算贴种子照片了。倘使恰好喜欢,那真可谓恰到好处。
最后插播一条广告,《廿四节气草木集色》系列明信片将于春节后在野风集店铺内发售,还敬请期待。^_^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