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很多地方
吃遍山珍海味
但其实最心心念念的
还是吴中太湖畔这些『小店』
今天是端午,除了吃粽子
也可以,携家人一起
来到太湖畔的这些古村、古镇
带上好奇、期待和好胃口
品美食、赏吴中吧!
光福镇渔港村太湖十八浇在太湖边的渔港村有一家只做夜市的深夜面馆。下午5点才开始营业,一直到凌晨1点。
面馆紧邻渔船避风港,从市区驱车前往至少得开上一个多钟头的路程,离苏州闹市区远,交通也不方便。
这样一家开在太湖边旮旯里的店,去年,从名不见经传到火遍朋友圈。即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食客也得排队才能上桌。苏州的老饕愿意大老远奔赴而去,江浙沪的吃货们也愿意开大半天路就为了吃上一口!
跟着导航沿着渔港路往渔村深处走,找到了这家“太湖面馆”又名“太湖十八浇”的店面。
门面非常简朴,透着家常的气息。其实这太湖十八浇,年就开始做了。这里本来只是渔港村一家小小的面馆,做做当地渔民的老生意。渔民结束了捕捞工作后,这面馆恰好给他们提供夜宵。这也是“深夜面馆”的原因所在。
“太湖十八浇”顾名思义当然是十八种浇头,但实际上浇头可不止十八种呢!
比较特别的有糖醋排骨、虾仁炒蛋、银鱼干,还有青椒肉丝、雪菜肉丝、榨菜肉丝,香菇毛豆、爆炒猪肝、扁尖肉丝、花菜木耳、荷包蛋,鸡腿、大排、焖肉、爆鱼、素鸡、鸡丁、肉圆……
浇头也会时不时换花样,还会跟着时令走。当下5月、6月虾籽正饱的太湖白虾做浇头,简直鲜透了!
木渎古镇乌米饭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渎川”,“胥江”,“香溪”这几个都是她美丽的名字。这座古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当年乾隆爷下江南六次弃舟登岸的地方。
乌米饭乌黑发亮,可以蘸着白糖吃,不仅轻身明目,还能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在木渎山塘街上有一家吴珍堂乌米饭十分有名,可以前往一尝。
木渎吴珍堂乌米饭木渎古镇上的吴珍堂,舌尖上的中国就曾在此取景拍摄。过往的游客陆续不绝,在门口就听到老板年吆喝着。“来木渎不吃乌米饭等于白来”,“来苏州就要吃甜的”。
现在吴珍堂不仅有乌米饭,更有“乌饭叶”配套的一系列美食。有乌风爪、乌猪手、乌米粽、乌饭茶等,看似乌黑,清香的口味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穹窿山和木渎等地还推出了乌米粽子,清香可口,是苏州独一无二的尖货。
木渎乾生元枣泥麻饼木渎民间很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虹茶、冷烟、汤点心,桥酒、石饭、费麻饼”的说法,这里的“费麻饼”说的就是枣泥麻饼了。
如今“费麻饼”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店名也改叫“乾生元”。
枣泥裹入面团,压成满月形状,拍上厚厚的芝麻入炉烘烤,每一枚都保证口感如一,足斤足两。
内里是黑枣、松子仁、桃仁、玫瑰花等调制而成的馅料,咬一口外里酥脆,芝麻香气袭人,内里绵软,甘甜可口。
木渎古镇糯米酒黄酒隐藏在木渎香溪岸商业街拐角处,一家很容易被忽略的小店,店名叫“来碗米酒”。
这里的糯米酒十分有名,每一滴米酒都是精选自家播种的优质糯米,遵循传统。甜甜的,口感好,不上头。
除了用料、缸体十分讲究以外,酿制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老板娘独家酿酒的技艺也十分高超。
除了木渎,甪直酒铺里的酒也是品种繁多,酒香四溢,惹得路人纷纷闻香而来。
米酒、葡萄酒、野生杨梅酒、蓝莓酒、女儿红、甪直黄酒......酒铺老板用独门秘籍精心酿造,经过时间的积淀,酒味更是馥郁芬芳。
条凳方桌,一碗酒,仿佛走进了武侠世界里的那个龙门客栈,刀光剑影快意洒脱都在这一碗酒里。
甪直古镇甫里蹄甪直古镇,“甪”,按读音与陆龟蒙的陆同音。甪直有多年历史,与苏州古城同龄。甪直古镇傍河而建,依水成街,因水兴市,千百年来,逐渐形成了精巧独特的建筑布局。
甪直古称甫里,这里的特色蹄髈也被叫做甫里蹄。甫里蹄有苏式菜肴甜、鲜的风格,口味厚重。取不到3斤的猪前蹄(前蹄肉质好,骨头细),佐料的话重点突出江浙一带上好的黄酒,而糖则是用红糖,减少腻的感觉,因为事先腌制过,入口格外的酥糯,咽下去却仍回味无穷、口齿留香。
甫里蹄在甪直古镇上很常见,得名于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他在设宴时经常摆这道菜。
通常取不到3斤的猪前蹄,佐料重点突出江浙一带上好的黄酒,用红糖减少油腻口感。甫里蹄外皮油滑酥脆,肉质紧实饱满,光是望着,就诱得人垂涎欲滴。
虽然外表浓油赤酱,吃起来却并不肥腻,甜甜的,味道刚刚好。
甪直古镇海棠糕开在甪直古镇上的一家糕团小店,就有这种即使没尝过也知道十分香甜的小吃——海棠糕。
现在海棠糕的售卖地为数不多,甪直是其中一个,前段时间浒关一个专门做海棠糕的老师傅不幸辞世,想吃到以前的老味道就愈发艰难。
甪直这家的老板娘待人很热情,热乎乎的一块海棠糕,一个个分开给你装好。
花朵的形状,琥珀色的糖浆,也是豆沙馅心,7个模孔拼成一朵7个花瓣的美丽海棠花。
满满的豆沙馅,据说海棠糕的精髓就在这豆沙馅上。糕面上铺满了红绿丝、瓜子仁,颜色鲜艳,味道清甜。
软软的糯米和表面的脆焦糖,在松软中带点脆脆的口感,实在特别。
不过夏天豆沙容易坏,一般海棠糕到6月份就不再做了。
甪直酱菜厂甪直萝卜甪直萝卜色泽红亮,晶莹透明,味道味道醇厚,咸中透甜,酱香馥郁。“鲜、醇、香、嫩”是甪直萝卜干的主要特色。
来自清朝道光年间的它,如今已经岁了。更是吴中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的美食多,甪直萝卜在其中可以说是好吃不贵的了。不过与同类的萝卜干产品相比,甪直萝卜可谓售价不菲,之所以金贵,是因为其用料讲究,工艺繁复,制作周期长达一年。
甪直萝卜究竟有多好吃?老苏州人会说出一大堆:咸中透甜,酱香浓郁,色泽红亮,酥而不烂,脆而不硬,配上清粥简直绝了!对于苏州人来说,这就是儿时的味道。
一步步走来,甪直萝卜声名鹊起。年,被评为“苏州知名商标”:年,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年,入选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的甪直萝卜,称得上是甪直,甚至吴中的“金字招牌”,每年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东山陆巷古村白玉方糕陆巷古村位于太湖东山后山,同西山遥遥相望。依山傍水,鸡犬相闻,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落”。古村成于南宋,史载,宋室南渡,途径太湖,见东山雄峙湖中,清幽静谧,遂有王、叶、姜、张等多员战将把家眷安顿在此。因村庄有六条巷子,故取名为陆巷。
陆巷的白玉方糕是上过央视《走遍中国》的,经常一售而空。它比一般的糕口感更细腻,松香软糯,甜而不黏,Q弹有韧性。
制作白玉方糕的原材料无外于粳米粉、糯米粉、白砂糖和红豆沙,但是具体的配比却是店家“不足为外人道”的祖传秘方,据说已有百年历史。
水乡小桥,白玉方糕,深棕色老街门板,如黛苔痕,用了很久而显出木色的扁担......不觉间将日子过成诗。
东山雕花楼小龙虾提起夜宵,大家的第一个念头绝对是小龙虾和烧烤,但是干净卫生的小龙虾始终是吃货心头的一个绊脚石。
东山雕花楼食府里十八种口味的龙虾,虽然不是街头小吃,但绝对值得前往。
精选太湖清水龙虾,生长环境水清草绿,壳红肉白,口感鲜嫩;剁椒蒸龙虾,辣味十足,绝对过瘾!糟味龙虾,带点酒气,却更加醇香清爽;椒盐龙虾,油光鲜亮,卖相十足,香气更浓......
现在小龙虾正当季,除了雕花楼食府,吴中几乎各大酒店都有。一盘小龙虾,剥开黄满肉嫩,吃完满肚子的心事都烟消云散,世界只剩小龙虾。
东山山浪人家雪饺色白如雪、形似饺子、软糯甜香,在东山,做雪饺、吃雪饺,那可是是家家户户过年的“保留节目”。
在东山老街上,洞庭老饭店和雕花楼差不多是老街上家喻户晓的两家老店了。然而时代变迁,美食不断推陈出新,许多儿时的味道也渐渐难觅。老街上的一家前店后坊式的国营老店——“山浪人家”的小吃却有些例外。
“山浪”取的是方言,意即山里人家,2元一只的大肉包,1.5元一只百果雪饺、货真价实的猪油糕……物美价廉的美食里承载了东山人一代又一代的记忆。枣香雪饺,外面是糯米,里头是枣泥
与雕花楼景区一街之隔的停车场旁边,是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吃店,招牌上“山浪人家”四个字让许多初来乍到的游客摸不着头脑。“太湖东山人有时管自己叫山浪人,所以山浪小吃是我们这里的一块美食金字招牌。”这里的老板说。
“山浪味道”的小吃这几年在网络上名气越来越大,专程乘公交车从市区赶来的市民也络绎不绝。小长假,小吃店里备足了原料,却并没有提前大批量制作,原来,要想达到口感最佳,一定要当天现做的才好吃。老板是典型东山人,讲起话来软糯温和、不紧不慢:“我们不加添加剂,所有米粉都是将糯米淘清之后自己磨的;蒸也是要蒸足40分钟,这样到位之后糯米才有韧性。
来东山,吃一支东山的雪饺,那满口的香甜暖糯,那满口的唇齿生香,那满满的滋味,都是对东山最美的留恋。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苏州市旅游局、太湖旅游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