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朱素臻母亲的白菜花

建设咱教育人最纯净的心灵家园

母亲的白菜花

清理储菜筐时,我扔掉了一颗干瘪了的白菜在花园里。有一天,我去倒掉院中落叶,发现它竟穿破枯帮拱出了一根茎,上面顶着含苞欲放的小花蕾。我不由重新又把它请回了小厨房,剥去枯叶,用一干净的玻璃瓶子蓄些清水,把花茎放进去。只一两天,那含苞的花儿便开得金灿灿黄。本来已收拾干净的小厨窗台,这时再配上这一景,倚院临风,给无趣的小厨房平添了一缕芳香,一抹清新。我每次洗刷完毕,看着它心中就不由得一种暖意,想起了我老母亲在炊烟里呵护、待见了一辈子的白菜花。

六七十年代,那仍是很苦的日子。对于原生态姊妹很多的家庭,那是更艰苦了。住在城墙根下,要去生产队大田种地,沿着县一中门前的环城河、护城墙往南走,一直走到东关大桥。在这大桥上看过沿岸柳丝,看过雨中荷花,乘过凉,嬉闹过……再穿过东关村街,那就到了东关外,岗庄西那一望无际蛙鼓声声里的鱼米之乡,我们队和七队的庄稼地全在这里。一年四季五谷丰收,瓜菜葱蒜全都有。

和东关的所有务农的姐姐、哥哥、发小一起长大,嘻嘻哈哈还品不出酸甜苦辣滋味。每逢下晌,手里带回来的总有在路旁和田里采回来的枝叶花朵。攀枝折花,也不稀罕。一群伙伴?不动草蓝,往宽宽的大桥帮一放,忘记了回家吃饭,在那比弄手中的花草,看谁今天又在麦棵里发现了小桃树苗、小杏树苗。微妙细草虽比不上桥下亭亭玉立的荷花,在童稚的眼中也是满目生辉。再不然绕过那片蒲草,跳下水,一口气游到大北头三角架处……不敢游了,因为那里听说过水鬼的故事。再往回折都游到家门口了,草篮子还在桥帮上放着呢,游伴对视哈哈大笑。

娘知道她生的女子都喜欢花花草草,便不放过一个养眼的机会。帮娘拉扯大八个孩子处处少不了奶奶的勤劳艰辛。多少年里,每到秋天,我家小院中就有一番热闹景象。奶奶把扫干净的小院东一摊子、西一摊子地放上红薯、萝卜,中间是摔花生场地。我会把白花花的花生角连叶子带土摔得满天飞。大姐在一旁把小萝卜樱编成大辫子,指头大小的小红萝卜在上面弹跳。二姐的同学来了,围着看稀罕。能吃的,能尝的,我娘和奶奶都让人家尝个够。用现在的话说,我家就是典型的学区房,跟县一中、实小是紧邻。上小学那会儿纪律差,课间操都能带同学跑家蹭一会儿。

一个秋天下来就数我奶奶最忙了。也许是大东地的土质沙,长出来的萝卜、红薯茎块都不大,且好看。红薯块紫微微的,红萝卜水灵灵的,那葱棵、白萝卜更是绿翠。趁鲜,为了不失去营养,我奶奶就抓紧时间给我们包包子。拣那些细瘦的葱,带叶的萝卜冲洗干净,弄了一案板。再等王寨换豆腐的来了。只听见当街有喊声“换豆腐——”,我奶奶就端着半瓢早已在豆垛旁捡的豆子去换回几块豆腐。

回来切成丁,用些油炸了,掺在青葱萝卜菜里拌成那么一大盆馅儿。拉了小板凳坐在院中树荫下,用她发好的杂面,有时也用实面,包起了包子。我奶奶有时管这叫角子。娘说,我奶奶在一口大地锅里上一篦下一篦,一次能蒸出几十个角子。够一家人吃两三天。我下学来,奶奶就忙给我从大锅里拿包子,还烧手,用一块小馍布包着,咬一口,那个香啊,特别是那个有嚼头的小豆腐丁!一次能吃两个,再喝上一碗稀玉米粥,别提心里有多熨帖。这时想起来,什么大酒店也寻不出这个味儿。许是就是奶奶帮娘这样尽量滋养这些没营养的日子,我们姐妹才得以温润成长,延续了这个大家庭。

言归正传,还是说我母亲的白菜花。

那年月有白菜没白菜的时候都经过,没白菜时就到大街上买一棵。外层绿些的叶子做炝锅面条,熬白菜粉条。再往里一些层,好帮好叶,娘用它调凉菜。把掰下的帮儿先切成段,再竖着切丝。娘说竖着切丝口感好。放在一个小盆中,蒜汁、麻油、醋全浇上,有时加些油条片或粉条,那就是一家人就饭吃最好的菜肴了。过年时我娘这样调出的凉菜,再加上过年肉,亲戚都赞不绝口。这口菜延续了几多春秋。再往里白菜心,那个紧紧裹包着的黄黄的小菜心,像小鸡蛋那么大,还连着疙瘩。后经观察,也许它一生生命的乾坤都在这了。可人们不认识它,觉得吃着有一股蔓菁味,都把它扔了,扔得污坑边都是。

娘却剥到最后,觉得好可爱,翘翘着三两片小叶,连着那雪白的疙瘩,怎么看都像一朵雪莲花。遂找来一只小旧碟,把小菜心放在水碟中,搁到了方砖大小的小厨窗洞中。没过多少日子,小叶变绿了,叶片一层一层又变多了起来,最后长出茎,茎上发着杈。那柱头上黄黄灿灿的,竟开出小黄花来了,给烟熏火燎的小厨房日子增添了许多喜气。每每我们一起等娘做饭时,那一碟金黄的小白菜花就成了几双眼睛的焦点,围观欢呼,憧憬春天里油菜花的浪漫,恨不得像红楼梦里“海棠”起“诗社”。娘忙着笑着:“小妞子,不就是开个白菜花吗?”是啊,普通平凡白菜花,别人不屑,母亲却用心呵护,像她把自己命本平凡的一群女儿也都当成牡丹养了吧。

遇上了风调雨顺的年景,家中分到了生产队里种的许多白菜。和萝卜红薯下地窖之后,剩下的就堆在小厨房的麦茬豆叶中。日子和平常一样不急不慢,母亲就那样,做饭时每见到好一点的白菜心就把它留下来。我在外面也还捡着几个能成水的容器,给娘泡白菜花用,占地方的就挪到堂屋去。快过年了,母亲就把简陋的小厨房收拾干净。在我印象中,娘对自己这一方小天地可是格外看重,像操持女儿一样,哪怕是一件补丁衣裳也要洗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热了凉了,哪摆哪放,最起码锅灶不断柴,锅碗瓢盆要清爽,案板面板要洁净,馍单抹布要清水涤泽,就是有一处方砖大小的小窗口也得明净。她常说吃不吃喝不喝,干干净净,心里舒坦。她在为儿女守着节操。

娘乐施好善。夏天下雨的时候,小厨房顶上铺的一层麦糠,里面生了一些扫帚苗,翠绿的一房顶。左邻右舍都来了,在雨中欢声笑语。婶子大娘除了撸了蒸着吃的扫帚苗,还要把带根儿的苗棵趁着雨天好活栽回家去。我看着娘手中拿的扫把,毛顺柔软,这都是前邻后院送的。

灶膛前一堆谷杆稻秸还在秋忙余后地喘歇。要过年了,这一年的春节特别温暖,也很喜庆。先是大姐结婚,提倡喜事新办,公社大队锣鼓欢送。娘早在房中箔篱笆上用一根红高粱杆挑起一串绿叶红花,娘自己剪的叶,自己叠的花,跟活的一样,像牡丹园里盛开的牡丹,映得满屋生辉。往日都是为别人家新婚嫁娶忙活,今儿可该给自己美一回了。

爸也忙着呢,前几天邻里几道街的乡亲看中他写的好毛笔字,就把要写的春联、红纸送过来了,一摞一摞地摆满案头。爸爸挽起袖子,磨好墨,也不嫌手冷,便在一条条大红纸上抒发情怀:

“布谷鸟鸣黄土地,迎春花展艳阳天”,横批“万象更新”,再加“福”字。

写着写着,外面飘起了雪花,飘飘洒洒漫天遍野,越飘越白,生成一幅瑞雪兆丰年的年画。白雪映衬红对子,映着父亲的笑脸,那是对生活充满憧憬的神色。我把爸写好的春联,帮着摆晾,这儿那儿最后摆不开了,只好去光顾八仙桌子。啊,我眼前一亮都惊呆了,这时桌子上的白菜花不知啥时都开了,开得那么灿烂,金灿灿的黄,一如阳春三月油菜花的芳香,胜似雪中腊梅。我的惊讶引来了姐妹们的指点欢笑,连爸爸都停下手中笔。扭过脸看着孩儿们这小小的满足。

忘不了娘的爱意,留下养下的这些白菜花。她不拣花质的尊贵贫寒,一视同仁,天地间就能开出花的高贵。在我家这寂静简陋的寒舍里,在那样贫瘠灰色的日子里,那些北风卷着雪花呼啸着掠过城墙根儿的寒冬,让在贫困中挣扎的心感受到了美的震动和温暖的照耀,那么寒冷的老屋便因有美丽的白菜花霎时生动明亮起来,日子也就过得有盼头。愿母亲的生命里永远开满这金黄灿灿的白菜花。

二零一九年农历十月立冬作者简介:朱素臻,山东省东明县人。文学爱好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重亲情,喜欢看书,喜欢抒写内心情感,把日子过得有诗意。更多精彩:

欢迎订阅年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

全国中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集锦(视频版)朱素臻:风雨归来朱素臻:相知多年(短篇小说)朱素臻:中秋月朱素臻:栖居过的青砖房朱素臻:嫂子打字(小小说)朱素臻:梨园之外一枝花朱素臻:一院葡萄“玫瑰香”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承办:教育会议教师培训教育考察拓展训练研学旅行联系

自年9月17日起,在此平台发表作品(自文章发表日起一个月内)达到一定阅读量与留言量的作者,可获赠鸡公山门票。阅读量达到次、留言量达到20条,即可获赠鸡公山门票一张,每增加次阅读量与10条留言,追加一张。依次类推。

本平台是多家报刊的重要供稿基地,坚持原创首发,严禁一稿多投。打赏费%归作者(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不再发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kelaia.com/xlzw/4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