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晋大地之北,内外长城之间,失落的古都大同。
大同华严寺以东,凤临阁是游客必去的一处饭店。
在凤临阁、龙聚祥这些老字号饭店,最具特色的当地美食,当数烧麦。热腾腾的烧麦出笼,面皮因调了蔬菜汁而各色不同,褶子像花瓣盛开,故称作百花烧麦。大同烧麦薄皮大馅,羊肉极鲜美,而且分量十足。
据传凤临阁有四百多年历史。明朝正德皇帝微服出游至此,爱上了当垆卖酒的李凤姐,几番调戏。京剧《游龙戏凤》就是讲这一段故事。
民间故事无需仔细考证,反正都是老百姓用自己的家长里短,来猜度皇家天子的礼仪规范。但是我就爱看这活泼泼的乡野气,比如河南曲子《关公辞曹》。
曹操唱:
曹孟德在马上一声大叫,关二弟听我说你且慢逃。
在许都我待你哪点儿不好,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
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
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
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或许是明朝皇帝昏聩无能居多,老百姓并不嫌正德皇帝年少荒唐。我们来读读《游龙戏凤》这一段唱词(西皮流水):
李凤姐:月儿弯弯照天下,问起军爷你哪有家?
正德:凤姐不必盘问咱,为军的住在这天底下。
李凤姐:军爷做事理太差,不该调戏我们好人家。
正德:好人家来歹人家,不该斜插这海棠花。扭扭捏捏,捏捏扭扭,十分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李凤姐:海棠花来海棠花,倒被军爷取笑咱。我这里将花丢地下,从今后不戴这朵海棠花。
正德:李凤姐,做事差,不该将花丢在地下,为军的用手忙拾起,李凤姐,来来来,我与你插……插……插上这朵海棠花。
这一段戏,李凤姐将海棠花头饰抛掷地下,作势踩踏。旦角的念白和动作,要显出少女的娇嗔羞涩。扮正德的生角则将手中折扇玩个花活,插入颈后衣领,然后弯腰拾花。生角扮相一定要俊美,才显出正德皇帝的风流潇洒。
传统曲目当中不乏艳情的内容,统称为粉戏,虽然经过改良删减,还是有痕迹可寻,比如另外一段念白:
正德:龙行虎步客堂进。呃,开开呀。
李凤姐:门不开了。
正德:呃,这梅龙镇上好紧的门户呀。
李凤姐:我们这里遇见你们这样人,这门户是不得不紧呐。
又有:
(李凤姐洗手,正德上,抱李凤姐,李凤姐挣脱。)
正德:哦,好高的房子哟。
李凤姐:房子,房子,我打你一盘子。
什么是“门户紧不紧”,什么是“房子高不高”,这样的戏,人民群众自然喜闻乐见。
历史上记载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喜欢巡幸于京畿西北,还曾在宣化修建镇国府(今张家口一带,张家口的故事我们下回再讲)。大同作为九边之一,自然也少不了叨扰。所以才有了当地老百姓流传至今的游龙戏凤故事。
今天在大同逛街,我喜欢听当地人说话那种特有的后鼻音(虽然当地话听起来有点费劲),有一种朴实和幽默的感觉。街头也能看到许多晋北的女子,俊俏的眉眼模样和江南一带大不相同。李凤姐是不是就是这般长相?或许是因为一千年多前的鲜卑族已经完全融入了汉民族的原因?
如果追溯历史,北魏孝文帝迁都,由平城(大同)迁至洛阳,是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一个里程碑。
很多历史地理学、军事地理学都解释了为何在古代,能够统一华夏的地方政权大都起于山西、关陇。地势易守难攻,局部的平原地带又为武装政权提供了经济和人口基础。(可见《布局天下》《历史地理学读本》等书)
从北魏到北周,一直到以唐代隋。不管一家一姓的皇位如何更替,支撑政权的核心仍然是这一地区的军事贵族集团。
网易公开课有阎步克、邓小南二位教授的讲座《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二位教授学力深厚,授课风格极儒雅。因为是公开课,内容浅显通俗,和哗众取宠的野狐禅不同,适合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真正入门学习。对于南北朝这一段历史,教授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结。
南朝风流,但是门第之见极深。高门大族之间相互通婚,寒门也不能高攀,遑论平民百姓。这是完全脱离了群众基础的利益共同体。所以南北朝的最终统一,是以北方统一南方,以少数民族融入华夏文明而结束。粗犷强健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为汉族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
今天,我们再谈论阶级固化,谈论种族、宗教、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面对这些敏感的话题,南北朝的这一段历史也许对我们有启发作用。
附图(以下配图均为作者摄影)
图1:第5窟云冈大佛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
封建王朝时期的寺庙僧院可以免租免役,对社会生产、政府税收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当时发展壮大的宗教组织在政治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出现了佛教传播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这当然是有进步意义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是“三武”之一的魏武。在此之后的文成帝时期,昙曜又主持开凿云冈石窟,复兴佛教。
图2:华严寺华严宝塔内木制菩萨像。保留有秀骨清像的造型特征,庄严俊美。不似各处野庙里的佛祖菩萨,造像粗糙油腻。
图3:大同大清真寺两座宣礼塔高耸于暮色中。
图4:北魏时期琅琊王司马金龙墓出土的陶器,现存大同博物馆。琅琊王司马金龙是东晋皇族之后,南朝刘宋代晋,为了免遭迫害,其家族降附于北魏。可以看到,北魏时期的陶器已经有了强烈的写实风格,陶马陶犬栩栩如生。
图5:狗子,北魏时期陶器。
图6:夜色中的大同城墙。
刘韬滔认真作文捧个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