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日”是二十四节气“夏至”后的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贴”是根据“冬病夏治”理论,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在每年三伏天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在某些特定穴位进行穴位贴敷,以达到祛除和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三伏贴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2)消化系统疾病:
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结肠炎、虚寒性腹痛、腹泻等。
(3)妇产科疾病:
妇科痛经、月经期疾病、不孕症、围绝经期疾病和产后身痛身凉等。
(4)儿科疾病:小儿厌食,盗汗、经常感冒、体虚等
(5)风湿骨病:
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等。
(6)治未病:
对亚健康及正常人群,通过“三伏贴”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冬病夏治
三伏贴的具体时间
伏前加强(选贴):
6月21日(星期三)—7月11日(星期二)
一伏(头伏):
7月12日(星期三)—7月21日(星期五)
二伏(中伏):
7月22日(星期六)—7月31日(星期一)
二伏加强(润中伏):
8月01日(星期二)—年8月10日(星期四)
三伏(末伏):
8月11日(星期五)—年8月20日(星期日)
伏后加强:
8月21日(星期一)—8月30日(星期三)
以上6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贴5次,其中三伏3次为必贴。
冬病夏治
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时间儿童以2-4小时为宜,成人以4-6小时为宜
需注意的是:若贴敷过程中出现瘙痒需即刻去掉贴敷物,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不适宜贴敷
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皮肤对胶布或药物过敏者需慎用。
穴位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海鲜,注意保暖。
冬病夏治
还等什么,医院敷贴吧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