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周边游
峨眉山旅游线上的宝藏小镇,一桥跨古今走近舌尖上的苏稽镇
更多资讯点击下面方框中的文字查看详情
影视推荐菜谱大全厨房小百科成都美食地图母婴全知道萌宠的世界在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之间,有一座名叫苏稽的小镇,像一颗明珠点缀在乐山大佛——峨眉山旅游黄金线上。苏稽史称“桂花场”,形成与隋朝,距今约有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苏稽在唐时为苏稽戌,宋置苏稽镇,清有“苏稽铺”、“苏稽乡”之称。
苏稽记忆01儒公桥一河隔二场,两岸古人家。穿镇而过的峨眉河水,将苏稽隔离成两个世界。北岸商铺林立、老房最多,南岸临河牛肉馆、茶馆遍布。横贯峨眉河的儒公桥,串联起了两岸人民的经贸、人文和交流。咸丰六年嘉定府乐山县“七品皇堂”决定在峨眉河上建造一座漫水桥,两名工匠领建,从两岸向中间修建。石桥全长近百米,共十七孔,每孔五条5米X0.5米X0.4米的巨石铺成,石料全部采自雅安,经青衣江筏运至苏稽附近的徐浩码头,再由人力抬到建桥工地,每条巨石,需十六个壮汉,才能搬动,仅以此观之,足见建桥工程之艰巨。02杨码头杨码头街是苏稽镇上紧临峨眉河的一条街,长约米,宽约4米,沿河一边有石砌护栏。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在去往峨眉山的途中留宿苏稽,曾在杨码头写下诗句:“送客都回我独前,何人开此竹间轩。滩声悲壮夜蝉咽,并入小窗供不眠。”
03米市街位于朝阳街街头,紧邻峨眉河边的一片开阔地面上,以方便苏稽及周边乡场的人交易农副产品,逢单日开市,与苏稽的赶集日期同步。市场占地面积近平方米,建有高大的交易亭廊,雨天也可进行买卖。每到赶集开市日,市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此可以一窥苏稽作为乐山市中区著名的“鱼米之乡”的缩影。该市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40年左右。
04半边街此建筑系清末民初建筑,全木结构,两楼一底共三层。位于苏稽镇半边街中段41号,临街的一面是门市,背靠峨眉河,底层逸出地基,向河边方向延伸,呈吊脚楼之式。此木楼少见之处就在于,许多同期同类木结构建筑,多为平房或一楼一底共两层,而此楼却是两楼一底,在半边街这一片中如鹤立鸡群。
05下正街位于苏稽镇苏稽街社区下正街60-66号的这排一楼一底的木结构民居,建于清末民初,具有当时川南民居的特色,该建筑苏稽解放后,收归公有,然后分给街道上居民居住,现仍在使用,所以保存完整。
06明清房子杨码头一零四号,是当地有名的谢家院子,人称“下龙门”。院门两边是高高的青砖围墙,左围墙约8米,右围墙约15米。墙脊呈“人”字型,墙檐上有浮雕的图案和“福”字,墨色手绘的梅、兰、动物、卷云等。围墙两边耸立着两间厅房,厅房与院门相衔接,因此,整个院门呈“品”字型。围墙夹峙中的院门,与路面相距11个台阶。一对红砂石石凳虽经百年风蚀仍保存完好,木质的耳墙完整无损。
素有嘉州“鱼米之乡”、“龙灯之乡”美誉的苏稽,有好多别具风情的景点。苏稽保留了许多古色古香的苏稽建筑,在苏稽的街头走一走,苏稽味道,你也不容错过。苏稽味道(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李凤拍摄)
01杨湾“豆腐脑捞饭”与传统意义上的豆腐脑有本质的区别,苏稽豆腐脑不是以豆花为主,而是以绝对美味的汤汁勾芡而成的汤头为主。用味精,鸡精,大头菜颗粒,老抽,(密料)炒黄豆或炒花生米作底,勺上大半碗的用骨头汤勾芡的淀粉浓汁,在用平勺削几片雪白的豆花放在浓汁之上,让其漂浮,上面再放上芹菜和熟油辣椒。这个味道巴适得板!
02红糖锅盔皮酥馅软,肉头饱满,比单纯油炸的多了一道放进炉子烘烤的工序,所以不那么油腻,面皮吃着也是脆与绵之间。不爱吃甜食你,也会抵挡不了他家的红糖锅盔。
03跷脚牛肉苏稽跷脚牛肉为乐山独有的特色小吃。相传在一百多年前清末光绪年间,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当时在四川乐山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歧黄之术的罗老中医,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
此汤不仅防病止渴,还能治一般风寒感冒、胃病、牙痛等。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诸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之类)扔到河里,觉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因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所以,特意来饮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其间没有席位者,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就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碗即食。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的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且流传至今。
年,苏稽跷脚牛肉被评为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年9月,由政府部门牵头,苏稽跷脚牛肉成立了自己的协会,拥有55个会员单位,主要分布于苏稽镇及周边区域,各会员单经营风格独特,菜式品种丰富,协会成员总经营面积近1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达人左右。
(年cctv-2频道《生财有道》栏目)
04苏稽米花糖苏稽米花糖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明崇祯十四年(年)。糕点“谷花”香脆可口,携带方便,成为了当地人走亲访友及生意人外出必备的干粮。到了清代及民国期间,苏稽人不满足谷花简单的制作工艺及口感,在此基础上,改良生产米花糖、洒琪玛、花生糖等。现代米花糖的制作方法于光绪二十七年(年)由张吉武首创,已有多年的历史。
作为传承了超过一百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保留着最完整最传统的米花糖手工制作工艺。从蒸米、搓米、晒米、炒米,甚至炒糖、切割,每一步都完全靠人工。传统的手工制作的东西要比机器制作的东西要好吃点,并且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味道是机器不可替代的。
(苏卫宣传片)
05徐凉糕有一家凉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好多人来吃了凉糕还要打包个好几碗走。一来他家的凉糕都是纯手工自制,二来他们家的红糖都采用正宗广西红糖,精心熬制,粘稠诱人。
近年来,乐山市决定规划建设“一城两新区”,因此苏稽新区应运而生。苏稽镇也被定位为文创千年古镇,赋予其乐峨休闲度假带核心以及全省区域中心城区重要组团的使命。苏稽新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将倾情塑造千年苏稽古镇新容,依托山水资源,深挖历史文化,把山水相间的古镇,颇具特色的民居院落与飘香四溢的翘脚牛肉以及特色旅游相融合,成为乐山全域旅游新典范。
苏稽的发展蒸蒸日上,赶紧去苏稽瞧一瞧,看一看!
内容编撰/高嘉穗
责任编辑/胡威
内容来源/文旅苏稽网络综合
声明:文中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