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食记
萝卜干
时间留痕,祝好!
一、这一次机场能放行
去年回家过年,家人特意给我物色了一大包品相极好的萝卜干,紧紧实实地压好、包好,让我返程带回来。
到达机场、办票、托运行李,一切就绪。在机场大厅的休息座椅上坐一会儿,等待登机。
忽然听到机场广播喊我名字,叫我到行李台去。
我吓了一大跳,出什么事了?
到达行李台,工作人员问我:“你行李箱里那一大块结结实实的东西是什么?”
“是萝卜干,这个东西不会不让带吧?”
“把箱子打开看看。”
我老老实实把行李箱打开,把萝卜干的包装打开。工作人员确认确实是萝卜干,说:“好了,没事了。”
呃~~虚惊一场。
这次,萝卜干没有遭遇和我之前所携带的家乡土食相同的被遗弃的命运。
二、家常餐桌上的百变精灵
和家乡的霉豆腐一样,家乡的萝卜干没有品牌、没有标准,甚至没有走出家乡的地域。每家每户做出来的萝卜干形态各异、风格各异,甚至同一家做出来萝卜干,今年和昨年的款式也都不尽相同。
作为普通人家打理丰收、储存食物、丰富餐桌、调剂口味的一种智慧,家乡的萝卜干在成菜中,既可以作为主角、也可以作为配角,既可以炒菜、也可以煮汤,既可以油辣、也可以清淡,既可以与肉类调和、也可以与青椒素炒。
更有甚者,没空或不想炒菜的时候,萝卜干用清水洗洗,就白饭或者就白粥,就是一顿简易的餐食。
简单而廉价的萝卜干,经过家常厨师或厨娘的巧用心思,在每家每户的餐桌上,成就了百变的家乡味道。
三、大白萝卜的味道印象
制作萝卜干的最重要原材料当然是家乡的大白萝卜。
今天,我们能在市场上购买到来自南方或者北方的、各具特色的萝卜。除了白萝卜,还有皮红芯白、皮绿芯白、皮红芯红、皮绿芯绿、皮白芯红等等各种形态各异、大小各异的萝卜品种,其最合适的吃法也各不相同。
和我年少时记忆里的萝卜最匹配的,自然是白萝卜。只不过,在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白萝卜身上,我没能找到年少时的萝卜味道。
大白萝卜是家乡冬季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记忆中凡是有菜地的地方,一到秋冬,都会出现大片大片的萝卜地。
到了起霜的季节,萝卜就长到可以采收了。这时候的家乡大白萝卜,长椭圆形,修长的条儿,长在土里的大约四分之三部位洁白莹润,而长在土外的大约四分之一部位连着叶子,表皮和内芯都呈现淡淡的绿色。
我的小学前半段是跟着妈妈在乡下度过的,上学的路必然经过菜地。上学放学途中,但凡路过自家萝卜地,或者同行的小伙伴家的萝卜地,总是会从地里拔一根大萝卜,到附近小池塘里洗洗,塞进嘴里,一路走、一路啃,一路笑闹、一路分享。
或者,如果路边找不到水塘,干脆就抓一把路边还带着霜露的小草,把萝卜表皮的泥土擦一擦,然后扒皮吃。
你没看错,家乡的大白萝卜在成熟之后,皮肉是可以分离的,皮可以扒下来。被扒掉外皮的萝卜不透明,但看上去透润。
只是,无论怎么吃,那一口刚出土的大白萝卜,都是爽脆清甜的滋味。
是的,那时候,家乡的大白萝卜,不辛辣、不呛嘴,生着吃,味道清清甜甜、脆脆爽爽、冰冰凉凉,靠近叶子的浅绿色部位还带着特殊的清香,大人小孩都爱吃,几乎可以当水果吃。
那种滋味,是时间在我的记忆里镌刻的最重要的味道印象之一。
那种滋味,久违了!
四、踩啊踩,踩出欢笑,踩出童年!
大白萝卜采收的时候,乡下凡是种菜的人家,都会有大量卖又卖不完、家里连人带猪一起也都吃不完的剩余萝卜。这些剩余的萝卜,最好的去处就是晒成萝卜干。
和我之后在其它地方见到的萝卜干或呈块状、或呈条状等等都不同,家乡的萝卜干只是把萝卜洗净后顺着一剖为二,实在太大的萝卜就顺着一剖为四,小的萝卜甚至不剖,直接整个儿腌晒。这样晒出来萝卜干会带着萝卜皮的自然卷边,而卷边的地方吃起来最具韧感。
剖好的白萝卜拌入食盐,粗盐精盐都可以。为了长期储存,盐可以多放一些。
拌匀食盐的萝卜装进大瓦缸或者木桶里,放置3-4天,让萝卜充分进盐。
萝卜腌制好之后,接下来就要见太阳了。
萝卜干的晒制一般都是家里的孩子们的日常工作。
但凡有太阳的日子,清晨,家里的大孩子、小孩子会一桶一桶地把萝卜抬出来,带到晒谷坪,或者在某一片水泥地,划一处晾晒的领地,或者铺一个席子,或者房前屋后支一个晾晒的架子。把萝卜一片一片地、整整齐齐地在上面码放好。个别有创意的孩子,还会码一个在他心中有趣的图案出来。
全部码好,孩子们就可以去玩或者干别的事情了,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再回来把萝卜干一片一片拾起来,码放进木桶里,抬回家。第二天,或者有太阳的日子,继续重复这样的工作。
萝卜干码放进木桶的时候,为了节约空间,通常在码到一半的时候,盖上塑料布,然后会有一个小孩整个人跳进木桶,蹦啊踩啊,直到把萝卜干压得紧紧实实。然后把塑料布拿开,继续码放,再用同样的方式继续蹦啊踩啊,直到木桶压紧装满到不能再装。
沐着太阳的余晖,踩啊踩,踩出欢笑,踩出童年!
这一刻,是晒收萝卜干的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
五、喜欢这一款原香土味
萝卜经过一天又一天的晒制,水分一点点被风和太阳带走,颜色逐渐从当初的白色开始变深。完全晒好的萝卜干呈现不透明的琥珀色,表面有盐霜,并带着特有的咸香,那是一种混合了萝卜、食盐、太阳等味道的特别味道。
如果是用于与禽畜肉类等食物原料一起蒸煮汤食,萝卜干可以洗净切好直接下锅,不需要用水泡发以除去盐分,当然,汤也不需要再放盐了。
如果是炒食,萝卜干需要事先用水泡,因为萝卜干本身太干太咸,水泡可以松发并去除部分盐分,直到萝卜干白口尝起来的咸味能够接受,炒的时候也不需要再放盐。不建议把盐分完全泡除,因为那样香味也泡没了。
如前所述,萝卜干的吃法多种多用,但我最喜欢的萝卜干吃法是青线椒炒萝卜干,又好吃、又简单。
萝卜干切成小碎丁,用水泡至烹饪时不放盐就能接受的咸度,然后挤干水分装入盘中备用。青线椒(特别清香的杭椒也是不错的选择)切成小圈,装盘备用,个人比较喜欢青线椒和萝卜干1:1的比例配置。喜欢口味丰富一点的,可以切一点姜蒜末备用。
油烧热,放入萝卜干,炒至有萝卜干的香味溢出,沏入一点家乡的水酒,然后加点水焖一会儿。水焖干得差不多的是时候,放入青椒圈、姜蒜末、一点点味素和糖,翻炒一分钟,出锅装盘。
一款土土的原香美味,就这样出炉了。
六、也是妈妈的味道记忆
有一次跟妈妈聊天,说起我想吃炒萝卜干。
妈妈说,现在生活好了,萝卜干都不上待客的台面了,以前穷的时候,萝卜干能见点油花就是奢侈的待客菜肴,如果是胡萝卜干,那就是人间享受了。
在妈妈的美食记忆里,胡萝卜干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胡萝卜干除了是整个儿腌晒、不需要剖开程序,其他腌晒程序和白晒萝卜干几乎一样。所不同的是,胡萝卜本身特有的纤维结构和胡萝卜素在晒制之后散发的奇特甜香,加上胡萝卜产量又没有白萝卜大,使得胡萝卜干不仅口味特别,而且比白萝卜干的价格高出不少。
妈妈那一代人,但凡没有荤食,大多数时候,萝卜干就是非常常见的日常选择,白口下饭或者切一把青椒一起炒,就是一顿饭的佐食。如果这萝卜干是胡萝卜干,那就是一种特殊待遇了,只有特殊时间、特殊人物才有的待遇,比如年节期间、比如病号、比如坐月子的女人。
七、时间的痕迹
离乡多年,已经很少有机会靠近家乡萝卜干的那款味道了。偶尔回去,也极少在待客的餐桌上见到它。
因为,它实在太普通、太廉价了。尽管,它曾经承载过几代人的食物记忆。
那款味道,定格在我离乡的那一刻。
那款记忆,是时间的痕迹,在我的余生蔓延。
时间留痕,祝好!祝好!
小米粥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