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周恩来与花的故事

今日,是他诞辰周年。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像他这样,至今仍让人思念如昨。他,就是我们永远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了缅怀周恩来总理,小编特地摘发了这篇文章。

鲜花,是美好的象征。一代伟人周恩来平生爱花。

笔者曾拜访过为周恩来做了5年贴身卫士的韩福裕,向他问及周恩来是否爱花。韩福裕回答说,一般人都喜欢鲜花,总理当然也喜欢。不过,作为一代伟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高尚情操,甚至有着独特的情趣,那就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了。

自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在位于中南海西北角的西花厅工作和生活。当时在西花厅前院的篮球场北侧有个小院,院内建有花房,即使是在寒冬腊月,只要周恩来会见外宾或主持会议,总要摆上几盆绚丽多姿的鲜花,让会客场所或会场内花香四溢,生机勃发。那么,周恩来究竟偏爱哪些花卉?他爱花爱到什么程度?他和邓颖超之间真的用花来传递过情意吗?如此等等,本文将给您真实的回答。

梅——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把傲雪斗霜的梅、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周恩来从小就喜欢梅。年,6岁的周恩来和两个弟弟要随父母从淮安迁往清江浦的外婆家居住。那是一个冬天,周家院内有一盆腊梅正在蓄蕾待放。周恩来舍不得丢下这盆腊梅,一心想把它带走。但当时幼小的他搬不动,只好把腊梅从盆中取出,敲掉一些泥土,双手捧着上了小木船,一直捧到了外婆家,然后亲手栽到院子里。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株腊梅仍然枝繁叶茂,年年喷香吐艳。

年8月8日,是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银婚纪念日。时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的何香凝老人专门画了一幅《腊梅》,送给周恩来夫妇以表示纪念。这幅画也成了周恩来夫妇终生收藏的画作,至今仍挂在西花厅的后客厅里。

吊兰——

忍犯冰霜欺竹柏

肯同雪月吊兰荪

周恩来在上海领导秘密斗争时曾规定:凡是中共机关或主要领导人的住地,都要在窗口摆一盆花,遇有紧急情况,立即将花盆推落,以便向不知情的同志报警,避免更大损失。笔者在拜访曾担任过周恩来秘书的黄玠然老人时,他回忆说,周恩来当时领导秘密斗争,随时面临危险,他的住所窗台上总少不了一盆吊兰。几十年过去了,黄玠然老人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周恩来站在窗前一边为吊兰浇水,一边自言自语:“兰落窗外有狼犬,兰吊庭内报平安。”

年6月,周恩来正在重庆工作,因操劳过度而患病,只好住院治疗。护士特意从家中带来一盆长势旺盛的吊兰挂在窗前,让周恩来赏心悦目,也为病房平添了勃勃生机。

就在即将病愈之时,窗前的那盆吊兰突然坠地摔碎,周恩来不由得一惊。他毕竟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会因此往坏事上想,反而高兴地随口吟道:“我病已痊人去也,花枯瓶碎好回家。”但就在那天下午,《新华日报》的报童在给他送报时,顺口说了句:“仓库的老爷子打摆子死了,现在正忙着办后事。”

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先生当时正在重庆为《新华日报》的仓库做管理员。小报童根本不知周恩来与老人的关系,更不知道当时南方局领导向正在住院的周恩来隐瞒了实情。一听小报童的话,周恩来顿时惊觉起来,感到父亲可能出事了,而同志们都在瞒着他。于是,他决定立即出院,回到了红岩山。吊兰的摔碎和老人的去世当然只是一个巧合,但带给极重孝道的周恩来的仍然是莫大的伤痛。此后,在他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就很少见到吊兰了。

莲——

蜻蜓点水红菱醉

菡萏馨香白鹭陪

周恩来的故乡淮安是个著名的“水城”。当时,城区约五分之三的面积都是水面,到处生长着菱角、莲荷、蒲草等水生植物。周恩来喜欢莲花,缘于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写下的《爱莲说》。据《周氏宗室大典》载,周恩来系周敦颐38代裔孙。周恩来5岁入家塾馆读书时,塾师不仅向他们讲授孔孟之道,还把《爱莲说》悬于书房中堂,让孩子们天天阅读。《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正是周恩来极为看重的品德。他常以荷花的性格激励自己和教育部下。

南昌起义之后,周恩来因病避居香港,与女共产党员范桂霞假扮夫妻从事革命活动。为了在与敌人周旋中能有更多的空间,他教范桂霞抽烟、打麻将。范起初不理解,连口红也不愿意抹。周恩来就教育她,这也是革命斗争的需要,身处龙潭虎穴,不但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永远记住前人的“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熊向晖也曾说过,在他成功打入胡宗南身边后,周恩来教育他一定要白皮红心,善于隐蔽自己,永远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樱——

小园新种红樱树

闲绕花枝便当游

年,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当他在日本见到盛开的樱花时,不禁为其美丽灿烂而赞叹,于是提笔写下了《雨中岚山》,借樱花抒发自己的胸臆:“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后来他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曾对来访的日本朋友说:“当年我离开日本回国时,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也想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再去访问日本。”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美好愿望终未能实现。年,周恩来与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共同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当时,周恩来向日本赠送了一对大熊猫;田中角荣向中国赠送了株大山樱。

年,周恩来逝世3年后,田中角荣又向中国赠送了株樱树,分别植于江苏淮安、浙江绍兴、南京梅园和天津南开等留有周恩来足迹的地方。以樱花传递中日友好的这一做法还延展到日本民间。上世纪末,日本关西地区日中朋友会原会长原田亲义,不顾古稀高龄,先后36次到访江苏淮安,并于年至年共3次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赠送了株樱树。原田亲义说:“向周总理纪念馆赠送樱花,是表达我作为一个日本人对中国已故周总理的敬仰和怀念;赠送株樱花,是表明我希望日中两国人民要千年万代友好下去。”如今,原田亲义先生虽已作古,他当年赠送并手植的樱苗却已长成大树,每年春天樱花盛开时,周恩来纪念馆的“千樱林”一片璀璨绚丽,令人赏心悦目。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周恩来很喜欢海棠花。据他的侄孙周国镇介绍:七爷爷(指周恩来)为何选择中南海西花厅做自己办公和生活的场所呢?就是因为他看到西花厅院子里有很多海棠花和那座“不染亭”。

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身份亲自率团参加,这是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国际会议的舞台。当时,美国采取完全敌视中国的政策,压根儿不希望此次会议有任何成果。在美国的阻挠下,会议前后开了四十多天,周恩来在会上会下努力工作,广交朋友,多方沟通协调。此时,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盛开了。邓颖超见花思人,剪下硕大的一朵花,放进一本书中压好,连同上年采自香山的一片红叶一起装进信封,并写下“红叶一片,寄上想念”的小纸条,然后托前往日内瓦的工作人员捎给周恩来。

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生前曾说过,总理收到邓大姐的海棠花和红叶后,知道邓大姐的心情,可是他工作实在太忙,无暇写信,便托成元功到日内瓦的大街上买回当地一种十分名贵的芍药花,再与捎来的海棠花和红叶放到一起,装进信封,托回国的人员转交给邓颖超。就这样,海棠花、芍药花和红叶成为他们两地相思的见证。因此,邓颖超十分看重这芍药花、海棠花和那片红叶,将它们组成一幅图案,装进镜框,悬挂在卧室的墙壁上。

年春天,当西花厅的海棠花盛开时,邓颖超又一次见花思人,深情地写下了《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她称自己的这篇文章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而是“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年,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26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38年了??

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12年以前。12年已经过去了,这12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马蹄莲——

香魂映水牵君梦

瘦马乘风踏雪飞

年11月,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活动,并与苏联领导人会谈。当周恩来返回北京、走下飞机后,少先队员向他献上了一束马蹄莲。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到机场迎接,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少有的一次亲自到机场迎接出访归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当时,周恩来手捧马蹄莲的照片迅速传遍了世界,于是一些人便简单地作出结论:周恩来偏爱马蹄莲!

对此,韩福裕曾这样对笔者解释:总理对所有的鲜花同样喜欢,他从苏联回国时正是11月份的大冷天,别的鲜花没有,而当时恰是马蹄莲的花期,所以只能给他献上一束马蹄莲,不能就此做出周恩来偏爱马蹄莲的结论。

后来,笔者在拜访成元功时,又向他问及周总理生前是否特别喜欢马蹄莲,他笑着回答说:“你大概也是受那张照片的影响吧?那时北京的天气已经很凉,只有马蹄莲还在盛开,所以就给总理送上一束马蹄莲。由此可见,人们总是对一些毫不相关的事产生误解。”上世纪90年代,境外也有人撰文说周恩来特别喜欢马蹄莲,这大概也是受到那张照片的影响,以偏概全而已。

水仙——

不惧淤泥侵皓素

全凭风露发幽妍

西花厅的花匠师傅很会养水仙。每到冬天,无论是周恩来召集会议或会客,都会摆放盛开的水仙花。周恩来的写字台上也会放上一盆水仙,办公室内花香四溢,生机盎然。

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他的骨灰盒被临时安置于劳动人民文化宫,接受各界人士吊唁。仪式结束之后,骨灰盒被转至人民大会堂,并按周总理生前愿望放在台湾厅度过最后一夜。韩福裕回忆说,当时在台湾厅内,陪伴周总理灵骨的还有周围的6盆水仙花,那翠绿的叶、洁白的花、黄色的蕊,象征着周总理人品的高洁。“那印象太深刻了!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韩福裕说,打那以后,他每年都养水仙,并向西花厅的花匠师傅请教养花技术,以确保自己养的水仙能在每年1月8号那天开花,然后陈放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以示对一代伟人的深切悼念。

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周恩来身边有一位军事秘书叫雷英夫,是河南洛阳人,文武双全,曾经被毛泽东赞誉为“洛阳小才子”。笔者年在北京拜见他时,他的视力已经很差,但出于对周恩来的深厚情感,几乎是用手摸索着为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书写了周恩来的早年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谈话间,他不仅讲述了毛主席对他的夸奖,还说周总理也曾经夸他是“牡丹仙子”,“因为总理知道我们洛阳的牡丹是十分有名的”。如此说来,周恩来对牡丹花也是比较钟爱的。

年10月,时任加拿大总理的特鲁多应邀访华。在华期间,周恩来陪同特鲁多到河南省洛阳市访问。在招待特鲁多的宴会上,服务员上了一道洛阳的地方菜——由萝卜和鸡蛋烹制的“洛阳宴菜”。特鲁多吃得赞不绝口,周恩来也非常高兴,就对服务员和当地的领导人说:“这道菜用料简朴,做工精巧,客人吃得很高兴。我看不如把名字改一下,不要叫‘洛阳宴菜’了,你们洛阳的牡丹最有名,就改叫‘牡丹宴菜’吧。”中方有关陪同人员和服务人员听了,都高兴地鼓起了掌。从此,“洛阳宴菜”就改名为“牡丹宴菜”,并一直沿用至今。

年,为筹备周恩来百岁诞辰的纪念活动,笔者在京拜会了时年已92岁高龄的老舍夫人、著名画家胡青女士。老舍、胡青夫妇在生活上、政治上和创作上曾受到周恩来的多方关怀。用胡青的话说,她一辈子也忘不了周总理对舍予(老舍的字)和她一家的恩情。于是,笔者恳请她为纪念周恩来百岁诞辰画一幅画。老人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总理喜欢牡丹,我就给他画一幅牡丹吧!”

笔者从北京返回淮安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收到了胡青女士寄来的一幅国画《富贵天香欣向荣》,画面上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墨牡丹。如今,这幅珍贵的画作仍被收藏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本文摘自:《老年教育·长者家园》,欢迎订阅)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gyingy.com/xlfz/2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