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在家里摆上几盆仙客来,气氛一下就显得特别的热烈。特别是其中一类红色的品种,盛开时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给人以红红火火热情洋溢的感觉。加之仙客来的花名,本身含有“仙客翩跹而至”的寓意,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人热情迎客喜迎贵宾的味道。另外仙客来的花瓣反卷,看上去就像兔子的耳朵一样非常可爱,所以,在中国,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兔耳花或兔子花。仙客来是球茎植物,它的球茎很像萝卜,而它的叶又像秋海棠,因此还被人们称作萝卜海棠。
(图片来自网络)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仙客来并非中国本土植物,如同许多喜闻乐见的外来花卉名一样,在中国,仙客来有了极为讨喜的名字。而在它的欧洲原生地,仙客来在英语中是Sowbread,法语Pain-pourceau,意大利语Pan-porcino,无论是在英语、法语还是意大利语中都有着“共同”的意思,大概是因为野猪很喜欢将仙客来圆圆的球茎从土中挖出来当食物的缘故,仙客来有一个极为通俗易懂的名字,那就是猪面包。
许多第一次知道真相的人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这算是怎么回事嘛?仙客来突然从高高在上的翩翩仙子猛然跌落到连野猪都可以拱来啃的猪面包,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
(图片来自作者)
名字居然是猪面包
仙客来在中国,也曾经被译为“猪肉馒头”。意大利作家孟德格查的《续爱的教育》是一本关于儿童素质教育的名著,直到今天仍然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必读好书之一。30年代教育家夏丐尊由日文版翻译出版,并由丰子恺配以插图,很快风行全国。书中有“猪肉馒头”的故事,“猪肉馒头”是一种在意大利生长的球根花卉,因为猪喜欢拱食其富含淀粉的球根,故被称为猪面包,夏丐尊从日文转译,只是当时大多数国人尚不知面包何物,因此就译为“猪肉馒头”了。而这种花,也就是“仙客来”。
(地中海仙客来的球茎,图片来自网络)
“仙客来”这个如有神助且朗朗上口的中文名,来自属拉丁学名Cyclamen的音译,这个译名真称得上是植物译名中“信达雅”的典范了。译者是小说家、剧作家、翻译家、园艺和盆景艺术家周瘦鹃,他也曾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多年以后,周瘦鹃在自己著作中回忆:“20年代,江湾小观园新到一种西方来的好花,花色鲜艳,花形活像兔子的耳朵。当时给它起了个仙客来的名字,一则和它的学名译音相近,二则它的花形像兔子,而我国神话有月宫仙兔之说,那末对它尊为仙客也未为不可。”
年章君瑜编撰《花卉园艺学》,就采用了仙客来做为中文正名把这种异域花卉介绍到中国。此名一出,无人再提“猪肉馒头”。
内容来自知识就是力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