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就来到了新年的三月下旬。面对满眼的奇芳异卉,实在让人难以安奈自己那颗已经躁动起来的心而不得不去写点什么,尤其是像我这种本就喜欢拈花惹草的人此刻更不免生出一些见异思迁或见色忘义之类的行为。于是乎,接下来我们索性就不去介绍那些活蹦乱跳的皮孩子(动物)了,我们还是先来说说那些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哑巴(植物)吧。
樱花
鉴于这些天一直有朋友给我发各种海棠的图片,我就先来介绍一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海棠们。之所以称她们为“海棠们”,是因为被以海棠冠名的花卉实在是太多了,从草本到木本,从灌木到乔木,除了本家与分家的差别,再算上各种沾亲带故的,“海棠”早已能用千千万万来形容。
虽然以“海棠”为名的植物种类繁多,但其中真正意义上的海棠却只能是指那些出身名门(蔷薇科),根正苗红的木本海棠。之所以说是出身名门,是因为蔷薇科虽远不如禾本科、菊科、兰科那样人丁兴旺,但族内之人却是各个出类拔萃,除了身材高挑之外,更是颜值出众,艳冠群芳,以至于整个春天里的好风光差不多都被蔷薇家的“人”给抢光了,比如什么梅梨苹,桃李杏之流。
杏花
桃花
海棠作为一种久负盛名的花卉自有其特殊的原因。唐代僧人齐己就在《海棠花》一诗中将海棠的各种优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半月暄和留艳态,两时风雨免伤摧。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海棠在寒食与社日之后开放,它虽与桃、李、梅同时开放却比她们更加繁盛,它虽不如牡丹艳丽却比牡丹花期更早,可谓占尽先机,因此人怜其异,蝶恋其香。
梨花
海棠历来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唐代诗人何希尧《海棠》云:“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作者引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以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比作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既丰富了诗句的形象性,开启了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又明确的表明了海棠的美丽以及自己对于海棠的深爱。
海棠自古就承载了文人们太多的寄托。宋代李弥逊在其《虞美人》中写道:“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可怜新绿遍残枝,不见香腮和粉、晕胭脂。”作者以暮春时节,凄雨催花的情景,来抒发自己忧郁的情怀,颇有蒋捷那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感觉,只是一切来得却比蒋词更显伤感,俞见哀婉。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的不同之处很多时候更多的都是人的情感差异,同样是在宋代,也同样是海棠,刘子翚则在《海棠花》中则这样写道:“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极言海棠的高洁与坚贞,言语中颇有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不屈精神。
无独有偶,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有一首关于海棠的诗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中写道:“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这首吟咏海棠的长篇据说是苏轼的得意之作,被前人誉为“词格超逸,不复蹈袭前人”(《诗人玉屑》),甚至是“冠绝古今”(《巩溪诗话》)。虽然古今之人都对这首诗盛赞非常,但窃以为,除了诗文之外,题目中那“土人不知贵也”的过分强调早已让这首诗显得酸味十足(失格了)……
当然,我们今天不谈情,只说花。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说那些正统的海棠们:那些蔷薇科的木本海棠。虽然将范围圈定在蔷薇科之内,但蔷薇科的木本海棠却依然是种类繁多。但即使如此,古往今来,在众多的木本海棠之中,最负盛名的仍然当属明王象晋《群芳谱》中所提到的“海棠四品”: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
“海棠四品”虽然同属蔷薇科,但这四种海棠却也有着类似于人类大家族中宗家与分家的区别,比如西府海棠与垂丝海棠都属于蔷薇科苹果属,而贴梗海棠与木瓜海棠则都属于蔷薇科木瓜属。也就是说虽然大家都是蔷薇家的人,但在外貌上却依然是有着细微差异的。我们接下来就来对此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据说是因为产于晋朝的西府(也就是现在安徽和县一带)而得名。有些地方也会称呼西府海棠为海红,她是华北与华中地区最常见的“海棠”。西府海棠一般会在4月份进入的盛花期,花瓣为单瓣或重瓣,颜色从白色到淡粉色,每四到七朵为一簇挂在枝头(一般多为5朵),花期约半月,因为西府海棠是苹果属的,所以每年秋后树上经常会挂满红彤彤的小海棠。
西府海棠
垂丝海棠
因为同属苹果属,所以垂丝海棠与西府海棠也是极为相似的,从花型到花色,甚至是花期都非常接近,他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首先,垂丝海棠的花柄和萼片为紫色,而且花梗较长,花开后会明显下垂,颇有几分慵懒之意;而西府海棠的花柄和萼片则为绿色且花梗相对短而坚实,一簇花昂首挺胸的挤在一起,看起来非常热闹。其次,垂丝海棠怕旱而耐湿,在南方较为多见,一般多栽种在水边,用来配景。而西府海棠则更耐旱,多见于江北。
垂丝海棠
不过近些年来垂丝海棠品种劣化严重,其标志性的紫色花梗与相对西府海棠更深的红都已经难觅踪影,以至于有些海棠虽然标明为垂丝海棠,却已经少了垂丝海棠那份闲庭信步的优雅而多了一些浓得化不开的脂粉气息,以至于连今年3月25日发行的《海棠花》特种邮票都已经放弃了大名鼎鼎的垂丝海棠,而是选择了特征相对明确的楸子、河南海棠与三叶海棠。
贴梗海棠
虽然贴梗海棠也被称作“海棠”,但它与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却相形迥异——她属于蔷薇科木瓜属。所以她不像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那样长有长长的花梗。相反她的花梗非常短以至于像是贴在枝条上一般,所以也因此得名:贴梗海棠。
贴梗海棠
贴梗海棠原产我国中西部,特别是四川一带,陆游“千点猩红蜀海棠,谁怜雨里作啼妆”指的就是她了。贴梗海棠的开花时间比海棠一门的正主(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略晚,且花期较长,一般开放于三到五月间。不同于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的婉约,贴梗海棠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异常的热烈:猩红的花朵如红宝石一般镶嵌在点点的绿光之中,让人移不开目光。当然如今人们也选育出了一些其它颜色的贴梗海棠来装点我们的生活,例如白色、绿色等,不过最经典仍然是那满目的猩红。
木瓜海棠
木瓜海棠是贴梗海棠的近亲,同属蔷薇科木瓜属。她的花期和贴梗海棠类似,花也具有粗而短的花梗,以及相对较厚的花瓣,花色也多为粉红至粉白。只不过与贴梗海棠不同的是木瓜海棠的花梗要更明显一些(稍长),花色也要柔和很多(更淡)。
木瓜海棠
与名字相称的是木瓜海棠结出来的果实就叫木瓜,而且贴梗海棠也会结木瓜(比如宣木瓜),毕竟她们都是木瓜属的。当然这个木瓜与那种传说中能丰胸的木瓜并不是同一种木瓜。那种传说中能丰胸的木瓜是番木瓜科的番木瓜,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水果(其实这个也只是传说,也是不能丰胸的:真不知道多长两坨赘肉又有什么好的,而且人过四十……);而反观西府海棠与垂丝海棠她们则都会结出一串串的“小苹果”,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们的花朵下也才会都有着苹果那样的长梗。
西府海棠的果子(小苹果)
木瓜海棠的果子
番木瓜
说到苹果,木本的苹果属海棠本来就是由原产于中国新疆的苹果演变而来的,只是她们早已经岁月的流转中演化成与今天的苹果并不尽相同的另一个物种,成为了一种中国特有的园艺花木。宋代陆游在《见蜂采桧花偶作》中就曾写道:“来禽海棠相续开,轻狂蛱蝶去还来,山蜂却是有风味,偏采桧花供蜜材。”这里的“海棠”自然是我们刚才所讲的主角,而这里的“来禽”(通“林檎”),说的则是如今的“苹果”,林檎是苹果在中国古代中的称呼,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至今都还仍在沿用这一名称。
被叫做“海棠”的其它物种们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琛传》),因为海棠名声在外,歌颂海棠或与海棠相关的诗文自然数不胜数,于是与海棠相关或不相关的“海棠”也是名目繁多,我们这里选择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略作介绍。
秋海棠
秋海棠是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共有余种,她们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等热量与雨水比较充足的地区。秋海棠很多时候往往是对秋海棠科植物的一种笼统的称呼,比如竹节海棠,银星海棠等都可以被称为秋海棠,但秋海棠科的“海棠”,与前文所述的蔷薇科“海棠”其实根本就不是一家人了,她们分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科目。
竹节秋海棠
秋海棠是我国的土著物种,花梗一般粗壮且长,花色粉红,花瓣四枚呈十字状排列,雄蕊基部合为一体。秋海棠往往都具有出色的营养繁殖本领,甚至连一片掉在地面上的叶子都能从叶脉边缘自然长出一堆的“小海棠”,这种无性繁殖的优势使得秋海棠在野外常常成片存在。
秋海棠还有相思草的别名,据传说它是相思人的血泪滴下而成。宋代陆游有《秋海棠》诗云:“横陈锦彤栏杆外,尽收红云洒盏中。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正是这种相思之情的写照。
近年来秋海棠科中最常见的当属四季海棠(有人也称四序海棠)。四季海棠原产巴西,据记载四季海棠是在19世纪末才被引入我国的。虽然她原生于温暖潮湿的林间地带,但在照顾得当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温带,其花期往往也可以长达半年以上,这显得她好像一年四季都在开放,也因此得名四季海棠。
四季海棠
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很多杂交品种的秋海棠也在不断涌现,这其中的佼佼者自然非丽格海棠莫属。丽格海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较大,花瓣为重瓣,花瓣间相互重叠,显得华贵典雅。而且花色也是极富变化,红、橙、黄、白、等色均有出现,是一种良好的盆栽用花卉,其叶片多为心形,四季都可着花且花开的满枝都是,具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大而重瓣的花朵使得丽格海棠其实已经不再具有秋海棠科植物的典型花型特征了,相反,她与蔷薇科的月季或蔷薇一族倒是更加相像。
粉妆楼(中国月季)
丽格海棠
除了上面我们刚刚介绍的的几种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歌颂的“海棠”外,其实,还有几种植物也是被冠以“海棠”之名的。
虎刺梅
虎刺梅又名麒麟花,属于大戟科,开花时的特殊造型非常惹人注意。长满刺的茎枝头上顶着许多粉嫩的小花蕾,嫣然一副凛然不可侵犯却又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的模样。虎刺梅的花语就很好的体现了虎刺梅的这个特点:倔强而坚贞,温柔又忠诚,勇猛又不失儒雅。
虎刺梅
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属于卫矛科,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其全株有毒且以嫩芽、嫩叶和嫩枝毒性最大,根次之。民间多称其为“断肠草”,有“牛羊吃后痛断肠,不死皮毛也脱光”之说。昆明山海棠可以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的功效。话说,连卫矛都可以叫海棠了,到底是为毛啊?
昆明山海棠
黄海棠
黄海棠属于藤黄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入药,主治吐血、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疮疖痈肿、风湿、痢疾以及月经不调等症,花期与那些在春天里开放的海棠截然不同,多集中在7-8月份。这种植物之所以能被冠以“海棠”之名,也许只是因为它们的花朵过于鲜艳美丽,以至于当黄海棠开放时,满眼望去,都是金黄金黄的一大片,让人不得不感叹:“嗯,这个海棠有点黄……”
黄海棠
萝卜海棠
“萝卜海棠”?不知怎么的这个名字总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与什么“宇智波狗剩、铁蛋.史密斯”之类的名字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萝卜海棠还有着一个非常雅致的名字:“仙客来”,而且如果不管名字,单看花朵,这种花其实还真是颇有几分仙气的。
仙客来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已经对身边的“海棠”们又多了一分了解了吧。趁着眼下春未老,花未凋,让我们赶快在这个莺飞草长的季节里,一起加入到寻找身边“海棠”们的队伍里来吧!
??
赞赏